摘要: 近日,一款名为共享爸爸的小程序上了微博热搜。点开小程序的页面,出现五款爸爸,分别为商务型、暖男型、运动型、文艺型、幽默型。(中国青年报)
近日,一款名为“共享爸爸”的小程序上了微博热搜。点开小程序的页面,出现五款“爸爸”,分别为商务型、暖男型、运动型、文艺型、幽默型。(中国青年报)
许多饱受“丧偶式育儿”困扰的妈妈,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准备叫个“爸爸”时,却发现这款小程序只是某款家具品牌的营销广告。这波广告营销因此而备受质疑。在流量至上的商业环境下,消费者的注意力就是变现王道。光怪陆离的营销方式层出不穷,本不足为奇,值得思考的是,“共享爸爸”折射出当今社会育儿的何等焦虑。
笔者认为,“共享爸爸”之所以受到关注,根源在于父亲在家庭育儿过程中角色的长期缺失。不过,家庭责任缺失的板子都打在“爸爸”身上,也失之偏颇。除去那些天生没有责任心的爸爸,更多的爸爸是真心想陪伴孩子,但实力不允许啊!最主要原因就是,现代社会“爸爸”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只要不断网不停机,“下班”的概念被日渐模糊,很多爸爸即使下了班也被迫“机不离手”。
更可况,即便爸爸们愿意陪伴孩子,也难免遭遇管不了自己孩子的尴尬。小朋友在家里闹得天翻地覆,精力都用来和父母斗智斗勇了。不管是讲故事,还是做游戏,都是三分钟热情,除了把父母有限的耐心耗尽,真学不到多少东西。可一旦孩子们聚在一起,不管听老师讲什么,都秒变“天使宝宝”,精力集中事半功倍。这恐怕也是“易子而教”的理念古已有之的原因所在。
当代社会育儿焦虑日渐蔓延,人们“不敢生、不愿生”的精神负担严重,也和育儿责任越来越集中到原子式的家庭结构上密不可分。大杂院时代,孩子们聚在一起写作业、嬉戏玩耍。数个家庭结成了互助式育儿的共同体。单元楼时代,一对一式陪护反而让育儿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了。
剔除“共享爸爸”的广告营销背景,褪去其隐晦的暗示,这其实也是个化解育儿焦虑的好点子。与其一味指责爸爸们成为育儿路上的“猪队友”,不如给多才多艺的他们提供更好的施展空间。现如今,有的爸爸上知天文,有的爸爸下得厨房,如果真能有一家互联网平台,上线纯粹的互助式育儿功能,让社会化育儿成为可能,相信不仅爸爸们乐在其中,小家庭也能从中受益。(张瑞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