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教评正在催生讨好式教学? 作为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学生评教影响着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考核,还与教师薪酬绩效体系深度绑定,高校
原标题:教评正在催生“讨好式教学”?
作为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学生评教影响着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考核,还与教师薪酬绩效体系深度绑定,高校教师因而高度关注学生评教结果。
但在具体操作上,学生评教也难逃争议。为了获得高分,教师被迫讨好学生的情况时有发生,不是课堂考勤得过且过,就是考试难度一降再降,还有教师给学生买奶茶示好,甚至都不是为了学生“高抬贵手,给个高分”,只求别乱打分就万事大吉。
显然,此类功利性妥协削弱了评教制度的正向激励作用,还可能引考核倒逼放水”的恶性循环,导致课程质量滑坡,削弱育人成效。如何公平合理评价教师教学成效是对众多高校管理能力的考验。多维度、多角度、多环节考核模式成为各大高校的标配。学生、同行、专家、领导轮番上阵,从不同方面评价教师,避免学生单一视角的局限和不公。
师生互评,势在必行?
为更好“以评促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东海研究院教授张宝歌此前在《光明日报》撰文建议,高校应构建并完善“学生评教师”与“教师评学生”双向互动的教学评价机制,以保障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相互监督、相互促进。
学生评教能反映出教师教学态度是否积极、教学方法是否适宜、教学内容是否合适、课堂考核能否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而从教师角度,教师评学则能有效记录并评判学生的学习投入度(课堂专注力水平)、行为参与度(出勤准时性、互动积极性)以及思维活跃度(学术讨论质量)。通过“教”与“学”的双向数据更全面反馈教学情况,利于教师与学生双方改进。
同时,有开展教师评学的高校与麦可思交流时表示,给予教师评价学生的权利在一定程度起到约束双方的作用,可以避免或减少学生随意评教、故意差评的乱象。
在与麦可思合作运用教学管理平台开展教师教学评价的近300所高校中,半数左右已利用平台进行教师评学工作。
例如,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非常重视教师评学的价值。学校认为,学生既是教评的评价者也是被评者。在教师评学过程中,学校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气和学习质量等方面。
具体来看:
学习态度表现在课堂学习的精神面貌,对待课堂提问、讨论、实践练习等学习任务的态度;
学习风气表现在遵守课堂纪律、尊重教师、师生互动的积极性;
学习质量表现在学习任务(作业、报告、演讲)的完成情况上。
教师评学是做好学生学习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该校教育研究与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徐家荣谈道,“教师评学主要关注班风班貌、课堂行为、学习态度、纪律状况、学习效果。”
从学院实际情况来看,教师评学主要有三方面的积极意义:
1)帮助班级辅导员掌握本班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2)教学院系能更好掌握本系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有效改进管理措施,加强系级整体学生的教育引导;
3)可作为学院在三全育人方面精准决策与管理的基本依据。
此外,易于使用的教学质量管理平台为教师开展评学工作提供了极大支持。从参评率来看,该校教师参与评学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普遍认为平台的指标设计合理、科学,(自己)能够在认真研究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表现给出合理分数。一些教师表示,结合实际教学过程,评学确实有助于教学相长。
教师评学,问卷为先
要做好教师评学,关键在于做好问卷设计,制定能确切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指标体系。
我们挑选了两所利用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实施教师评学且效果较好的高校为例。
一所为双一流大学。在充分沟通交流后,我们为其设计了涵盖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收获三大维度的评学问卷。其中,学习态度维度包括出勤率、课堂秩序、品德修养等三个指标点,学习过程包括自主学习、专心上课、师生互动、作业完成、课外交流等五个指标点,学习收获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应用能力、批判性思维、持续学习意愿等四个指标点。
每个指标点设计了一个语义明确,无歧义能量化判断的问题:
#本班级整体出勤率较高(缺勤人次低于课程总人次的5%)。
#课堂教学秩序良好,干扰性行为(如玩手机、随意交谈)日均发生<3人次。
#班级形成正向的学术诚信氛围(作业/考试异常雷同率低于10%)
#超过80%学生能主动延伸阅读推荐书目外的相关文献。
#课堂互动环节中,60%以上学生能保持持续专注(非被动刷手机状态)。
#每节课平均有5人次以上主动发言提问(不含教师点名回答)。
#作业按时提交率≥90%,优质作业(A等级)占比超过班级30%。
#课后每周通过课程平台/线下主动提问人次>班级总人数50%。
#期末考核优秀率(85分以上)较期初诊断测试提升≥15%。
#在团队项目中,70%以上小组展现出跨章节知识整合能力。
#班级在学术创新竞赛/实践活动中获奖人次比例≥20%
#超过60%学生表达了继续深入本领域学习的意愿。
另外,包括一道开放式问题,以收集教师更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评价。该校最近一学期教师评学结果显示,共计评价了697个班次,教师评学平均分最低为85.75分,最高为100分,且得分区间符合正态分布,评价结果具有分析评价和改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而进一步分析教师开放式问题的内容显示:较多的教师评价提到学生态度认真、积极参与课堂和积极思考等正面表现,同时也指出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对通识课程重视不足、课下实践有待加强、学校学习氛围差以及课堂参与度低等。此外,还涉及对影响学风因素的看法和加强相关工作建设的建议。
这些结论对学生改进不足,保持优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另外一所是民办大学。类似的,我们在了解学校具体需求后,设计了一套多维度的评学问卷供其使用。
该校最近一学期的教师评学涵盖623个班次,平均得分最高为99.82分,最低为75.07分,得分区间同样满足正态分布,班级得分拉开了差距,利于后续改进。
统计开放式问题的答案显示,学生学习效率高、班级学生能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等正面评价较多,说明部分班级学风较好。也存在一些改进建议,如教师较多指出学习主动性有待提升、需注意提高学习效率等,并提出了增强生生互动,及时复习巩固等具体的改进建议。
应该说,师生互评制度能打破传统单一评价模式的局限,弥补学生评教的不足。教师能依据学生反馈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学生也可根据教师评价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我们也将继续关注建立了师生互评制度的高校如何更好发挥教师评学的作用,为更多高校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