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在北京买房,我舍弃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学区 01 刷到上个月北京房产的成交数据,海淀销售最好的那个小区让我吃惊非小。 房子真贵,一套的总价
原标题:在北京买房,我舍弃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学区
01
刷到上个月北京房产的成交数据,海淀销售最好的那个小区让我吃惊非小。
房子真贵,一套的总价动辄1000多万,每平米单价平均10万出头。
看看小户型,发现更是贵得令人咂舌,报价最高的那几套,每平米到了17万多,快接近18万了。
要知道,那不是新房,而是有二三十年房龄的老房啊!
这一平方米的价格,真的可以快能在老家县城买一套房了。
为什么这么贵?因为这是学区房,能上优质的学校。
这也是小户型的单价要比大户型贵许多的原因,因为无论房大房小,拥有的是一样的学位。
在巨额的购房款里,有一部分是房子本身的钱,另一部分是学位的钱。
估计这里如果有一平方米一套的房子的话,也肯定能卖到七位数。
02
在任何地方买房,都需要考虑地段、楼龄、学区等因素。
在北京,这些因素更加突出。
比如地段,如果买到城里繁华区域,出行便利,离哪儿都近,干啥都方便。如果买得过于偏远,进趟城比从河北过来也快不了多少。
比如户型,不来北京,你不知道世上居然有那么多奇葩的建筑格局。那些朝向四面八方难以南北通透的塔楼,那些历经沧桑没有电梯的老旧家属楼,那些七扭八歪不方不正的房间,让住惯了南北通透崭新电梯房的我们很难适应。
比如学区,有的学校在全国范围都大名鼎鼎,有的学校“牛娃”“神娃”遍地都是,有的学校每年考上清北的人数几十上百,有的学校则考上清北的人数一直为零。
北京房贵,一般家庭没有实力买到所有方面都满意的房子,大多要舍弃一个或几个条件。
我们舍弃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学区。
03
不买学区房的最主要原因当然是没钱,这不用多说。
为什么没钱先舍弃学区呢?是因为我觉得学区房的性价比最低。
当了这么多年老师,也伴随儿子从小长到大,更是见过了无数学霸和学渣,个人的观点是:
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和学校关系不大,关键在于孩子的先天条件和家庭氛围。
我接触过不少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身边还出过省高考状元,听说过他们的成长故事。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承认,他们无论在哪所学校上学,成绩都不会差。
其实很多牛校之所以牛得没边儿,除了有一众水平较高的名师之外,更是由于大多都是掐尖招生,集中了天资最优异的学生。
事实上,那些天资特别好的孩子,不管家里有没有学区房,最后都有机会被牛校招走。
而天资不够,就算在学区内也升学困难,就算进入好高中也难以取得好的高考成绩。
很多时候,这样的学生只会成为同学的背景板,他们的家长只会成为学校的提款机。
当然有人说,买学区房还有一个好处,是让孩子和家长能接触更高阶的圈层。
这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至少我不以为自己拼尽全力买个小平米的学区房,孩子就能和大佬的孩子攀上交情,我自己就能进入大佬的交际圈。
04
不买学区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觉得学区房的不确定因素太多。
以前买学区房,那是买到不但能用到,将来还能赚到。
虽然房子贵,但孩子用学区房指标上了好学校,孩子毕业后转手一卖,还会赚好多钱。
以后的房地产市场是不是还有以前那种高歌猛进的走势,我真的没有信心。
最大的可能,是房子变成了消费品而失去了投资属性。
就算不像车一样买到手就开始贬值,但也很难买套房住几十年还赚好多倍。
另外,学区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指不定学区房哪天就不是学区房了,也指不定非学区房哪天就变成学区房了。
而且在新生人口越来越少的当下,将来生源不足,学校求着你来上学也不一定。
儿子现在刚刚上班,连个对象都没有,啥时候结婚还没影儿呢,他的孩子上小学最快也得十年以后。
十年,会有多少难以预料的变化啊!
05
对于囊中羞涩的普通家庭来说,在北京买房只能解决基本的有与无的问题。
在我的排序里,交通方便一些,居住舒适一些,优先级要高于学区。
当然,上面的那些条件也不一定能满足,但先舍弃学区是一定的。
孙辈的教育问题,先盼着将来生出来的孙子或孙女天资不差,然后一家人努力给他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就行。
如果到时候儿子小两口能挣到钱,如果真的有需要,他们也可以再换学区房。
但那是他们的事,已经不是我应该操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