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面对青春期孩子,家长的适当示弱并不意味着软弱 当我们谈到孩子的青春期时,往往强调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操层面,如何把理解和支
原标题:面对青春期孩子,家长的适当示弱并不意味着软弱
当我们谈到孩子的青春期时,往往强调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操层面,如何把理解和支持落到实处,许多家长感到困惑。我认为,家长向孩子巧妙地示弱,或许是关键
我的儿子小船12岁生日那天,是他成长之路上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我是超人妈妈,他是依赖超人妈妈的小宝宝;从那天开始,他是男子汉,我是依赖男子汉的弱妈妈。
那天早晨,我照常准备早餐,呼唤小船起床、洗漱。我从冰箱里拿出果酱,偷偷顺时针使劲拧了两下,让瓶盖更紧,然后递给睡眼惺忪的小船:“男子汉帮个忙,妈妈拧不开。”
小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拧开了瓶盖,重重地放在餐桌上,得意地承诺:“以后遇到这种事,爸爸不在家就找我!”
这是我第一次在小船面前示弱。看他自我感觉良好的样子,我觉得效果不错,于是举一反三,让他不断体验自信心爆棚的快感。
比如:去超市买米、面、油等较重的商品,我一定会“忘”带手推车,一定会带上小船;家里挪柜子、花盆、鱼缸,我一定会喊小船来帮忙;给挂钟换电池,我一定会摆好梯子等小船来爬,因为我“恐高”……
小船不解:“妈妈,以前这些活儿都被你承包了,怎么现在都要等我来干?”
我十分逼真地叹一口气:“可能是更年期快到了吧。不过,好在有你!”
我不仅在体力上示弱,胆子还变得特别小。全家一起爬山的时候,一条叫不上名字的虫子爬到我的鞋上,我被吓得尖叫。小船飞奔过来,一指头把虫子弹飞,然后小大人似的拍拍我的膝盖:“没事了,跟上!”
被儿子保护的感觉真好!
一个周末的下午,家里的Wi-Fi信号出了点问题,我找出路由器说明书,准备重新设置一下,忽然想到这是一个示弱的好机会,于是悄悄把说明书藏起来,然后大声问小船,记不记得负责维修宽带的师傅的电话。
小船问明情况,轻蔑地一笑:“这点小事,还用得着麻烦人家师傅跑一趟?看我的。”
我皱紧眉头:“说明书找不到了!”
小船大包大揽:“别着急,我上路由器商家的官网,下载一个电子版的就可以了。”
半小时后,小船大功告成,家里的Wi-Fi信号恢复正常。
“小船,你真是太棒了!你爸爸出差了,如果你不在家,我可怎么办?”我把他大大恭维了一番,最后不惜让老公当陪衬,“你刚才干活儿时的专注劲儿特帅,一下子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你爸都比不上你!”
我这是在智力上示弱,目的是训练小船的逻辑思维。
为什么我在小船12岁生日那天开始示弱?
因为12岁生日是他进入青春期的标志。当我们谈到孩子的青春期时,往往强调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操层面,如何把理解和支持落到实处,许多家长感到困惑。我认为,家长向孩子巧妙地示弱,或许是关键。
家长向孩子示弱,是主动让位,让孩子实习,而不是撒手不管。孩子毕竟年纪小,探索新鲜事物往往缺乏基本技能,操作不熟练,需要家长的指导和示范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自我意识逐渐觉醒,认为自己长大了,急于显示自己的力量。此时,家长适当地展示自己的脆弱和不完美,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好策略,甚至对孩子人格的健全和心理健康都大有裨益。
家长向孩子示弱,是向孩子传达一个观念:每个人都有弱点,都可能无助、犯错,这是生活的常态。家长这样示弱,可以引导孩子对自己和他人更加宽容和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减轻青春期特有的焦虑感,使其更加自信地尝试新事物,也能帮助孩子学会关心和体贴他人,培养其善良和友善的品质。
孩子帮助家长解决了一个问题,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进而产生独当一面的责任感。这样的体验会鼓励孩子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其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选择时,他们就不会再依赖父母,而是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抉择能力。
那么,家长怎样示弱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以下几个要点,希望家长们牢记:
1.示弱不可图快,要循序渐进
要求12岁的孩子独自把100斤的快递扛上楼,显然是不合适的。家长示弱是策略,而不是拿孩子当免费劳动力。如果孩子以前特别依赖家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长突然示弱,要求孩子自己做一顿晚餐,也是不合适的,这种强人所难,想一口吃成胖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让孩子无所适从、自信心大受打击。
家长示弱不妨从小事做起,比如——
“今天妈妈的腰不舒服,你能扫扫地吗?”
“爸爸忙了一整天,不想动弹,你能给爸爸泡杯茶吗?”
2.在孩子擅长的方面示弱
家长向孩子示弱,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而不是逼孩子学会某种技能,所以,家长不必选择孩子需要加强的方面来示弱,而应该选择孩子擅长的方面,比如——
“孩子,你在演讲比赛中获得过一等奖,一定知道很多诀窍。明天妈妈要述职,你能告诉妈妈怎样才能不紧张吗?”
3.细节指导不可少
家长向孩子示弱,是主动让位,让孩子实习,而不是撒手不管。孩子毕竟年纪小,探索新鲜事物往往缺乏基本技能,操作不熟练,需要家长的指导和示范。但家长的指导和示范不能与示弱相矛盾。不妨这样——
“爸爸不会修理变速自行车,但爸爸知道棘轮螺丝刀怎么用。”
“妈妈只知道换灯泡要切断电源,儿子,你知道哪个是总闸吗?”
4.示弱要有底线
家长向孩子示弱不是软弱,更不能摆烂、卖惨,而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成熟度适度地示弱。如果家长过度地示弱,孩子会困惑、不安,心理压力陡增。因此,家长要建立“平衡”的意识,既鼓励孩子展示能力,也要表示有能力给孩子兜底。
比如——
小船重新设置路由器的时候,我在一旁给他打气:“你就大胆尝试吧,万一鼓捣坏了,咱索性换个千兆端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