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专业撤销就业受阻 文科生被时代抛弃了吗? 在世界各国在科技的竞技场上角逐的年代,理工科人才成为核心竞争力,而人文学科的发展似乎陷入
原标题:专业撤销就业受阻 文科生被时代抛弃了吗?
在世界各国在科技的竞技场上角逐的年代,理工科人才成为核心竞争力,而人文学科的发展似乎陷入了迷茫而略显尴尬的境地。
近期,哈佛大学的一份报告展示了令人吃惊的数据,在2024年入学的新生中,选择主修人文学科的学生比例仅为7%。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里,哈佛取消了至少30门课程,其中绝大部分为人文学科。
这样的变化不仅发生在美国,中国高校也早就开始了对文科专业的削减和对文科考生的专业限制。全球性的人文学科衰退浪潮似乎成为不可避免的大趋势。
在“重理轻文”观念逐渐加深的社会环境下,文科生究竟面临着怎样的求学和就业状况?人文学科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文科生存空间持续被挤压
2021年,央行曾发布过一篇工作论文:《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其中有一句话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
且不论这种论断是否合理,但官方希望削减文科生数量的目的十分明确。作为文科生,也确实正在面临着报考、求学和就业环境的三重困境。
首先,中国高考长期采用文理分科的形式,这意味着学生从高中开始就要决定自己未来的学习和就业方向。与欧美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大学专业招生有着明确的文理科限制,许多专业只招收理科生,反之亦然。
根据智联招聘《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理科和工科的就业签约率为29.5%和17.3%,而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仅12.4%,不到理科生的一半。一旦选择了文科,就必然要承担不确定的就业风险。这一点无疑劝退了许多在文理科之间摇摆不定的学生,促使了更多学生选择学习理科。
许多省份也在试图进行高考改革,打破传统的文理分科壁垒,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寻找未来学习的方向。
然而从这些省的招生实际计划来看,并没有明显改善文理科的分配不均,而是进一步压缩了文科生的专业报考空间。
根据各地高校专业招生简章信息,新高考下许多原本文科生可以报考的专业都不再招收文科考生,比如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几乎都要求选考物理和化学。甚至本属于文科科目的地理,也只有师范类高校还招收文科生,其余均需要绑定物理化学。
在文科生选专业受到限制的同时,他们为数不多能够报考的专业也正在大批量被撤销。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四象统计了2018-2022五年间全国高校撤销最多的专业数量TOP10。总体来看,以管理学和艺术学为首的前四名均为人文科学类专业,前十名中文科类与艺术类专业占据六席。
与被“开除”资格的专业相反,除应用语言学外,新增文科专业的招生计划都低于100人,且就业方向相对冷门。曾经可以凭一腔热爱毅然选择投身文科的学生们,也不得不去思考自己是否会被被踢下时代的列车。
美国十年前已开始文科衰退
事实上,人文学科的衰退不仅是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在无数学子向往的美国高校,文科专业也陷入形势严峻的困境。
根据美国文理科学院人文指标项目的统计,过去十年,美国人文学科的入学人数下降了17%。以哈佛大学为例,近年来艺术与人文学科的学生比例从15.5%下降到12.5%。与此同时,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SEAS)的学生比例却从15.2%升至22.1%。
在专业数量上,美国也经历了与中国相似的大幅锐减。在2008-2018十年间,美国大学在理科(STEM)领域的专业数量大幅上升, 涨幅高达236%,而人文科学专业不增反降,被撤销的专业集中在英文、历史、社会学、经济学等传统文科领域。
然而,文科专业在美国受到的冷遇,也并不是因为学生们真的对文科不感兴趣,而是与中国的情况类似,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环境和就业市场的影响。
一方面,印度和中国两个最大的留学生源地在美国的就读 专业就是理工科(STEM)相关,这类专业被认为是获得美国工作签证概率 的选择。
另一方面,根据纽约联邦银行官方披露的就业市场数据,2024年美国失业率 的10个专业中,有高达8个属于文科与艺术类专业。
相反,理工类专业则明显更具就业前景和经济回报。US News根据美国 招聘网站Payscale数据统计出的毕业生起薪 的10大专业全部为理工科,包括计算机、软件工程、电气工程、航天工程、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应用数学等,毕业生起薪中位数 也超过了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1.3万)。
作为参考,根据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数据,2023年,全美所有工人的年收入中位数约为4.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5.2万元)。
文理科的就业前景和薪资水平形成的明显对比,让许多文科生纷纷计划转行的同时,产生了一些疑问与怨念:为何“重理轻文”会成为一种全球大趋势?难道文科就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吗?
中美科技角逐进入关键期
在上期有关留学不振的内容中,我们了解了欧美国家一系列限制中国留学生学习STEM专业的举措,而这也正暴露了目前国际竞争的发展方向。
从2010年前后开始,中美在科研投入上领先的态势逐渐明确,而日本、德国等老牌科技强国却在经费投入上失去了增长动力,渐渐落后于头部。
随着中美在科技突破和军事升级上的竞争白热化,国家对于科研的重视程度只会有增无减,而教育和人才培养系统也随之升级。
2023年3月份,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文件,明确提到到2025年,要优化调整全国20%的专业,淘汰一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新增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等新技术学科。
所有国家都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人才是21世纪的核心竞争力,在欧美国家对中国留学生实行限制措施的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吸引 人才来国内发展。
然而,人文学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并不是一文不值,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为国家发展、政策制定指明方向;而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则能够提升人们的审美核鉴赏能力,陶冶情操,甚至成为一种文化软实力。
理工科的发展固然至关重要,但文科教育地位同样不可忽视。如果文科专业持续被裁撤,文科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或待遇普遍无法满足生存需要,那么由于人才的短缺最终导致人文学科发展的停滞甚至倒退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的教育系统如何适应全新的时代,在一轮又一轮科技浪潮中重新找回文科价值,让对人文与艺术怀有理想的年轻人也能够吃上“面包”,或许会是下一个阶段需要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