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彭凯平:欣赏、接受人类情感的丰富多彩,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的能力 看点:由搜狐网、搜狐教育主办的2024搜狐教育年度盛典于12月26日在北京举
原标题:彭凯平:欣赏、接受人类情感的丰富多彩,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的能力
看点:由搜狐网、搜狐教育主办的“2024搜狐教育年度盛典”于12月26日在北京举办,本次盛典以“教育,看见更大的世界”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专家、知名学校校长、跨界名人等,共同聚焦教育政策、学校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师成长等话题并展开分享,为打造更健康高效的教育模式,重塑良好的教育生态贡献智慧。
盛典期间,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导、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院长,社科院前院长彭凯平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转型”发表了主题演讲。
彭凯平认为科技时代的革命,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以及现在的人工智能,也给人类正常的生活,带来冲击和影响。低欲望社会,现在不想结婚,不想谈恋爱,这些都是和科技革命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
彭凯平表示,中国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但是也没有必要去特别的紧张、恐惧,因为人的情绪的跌宕起伏,也是进化出现人类的保护机制,毫不动情也不是我们人该做的事情。欣赏、接受人类情感的丰富多彩,刻意的创造出来我们愉悦、幸福、有意义的感受,这些都是心理学家建议教育应该去培养的,孩子们积极向上的能力。
以下为彭凯平演讲全文:
很高兴能够和教育工作者再次相见。
今天聊的话题是昨天中国精神健康委员会的招待会,在招待会上有位很有名的学者谈到中国的抑郁症,青少年不高,2%,这让我想起来曾经的争议,如何定义心理健康,如何研究心理健康,如何保护心理健康,今天从学者的角度来聊聊心理健康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对各位的教育工作者有什么样的启迪作用。我经常讲不是教育学家,对在座的专家、校长、局长们会有些启迪的作用,并不是说我对,而是真理永远是思想碰撞的产物。
首先介绍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全世界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实是普遍存在的,中国在国际上并不是心理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也不是心理健康最值得关注的地区,我们有很多地方活的不是特别开心。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全世界青少年,10-19岁心理健康的问题大约占13%,这是全世界的平均数。2%,显然有点低,我也不知道这个数据怎么来的。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曾经公布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他们的数据比较吓人,40%、30%,心理学家喜欢把问题说的比较严重,让大家去关注。我们对42万中小学生4年的追踪调查,约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和国际的平均数比较将近,我觉得数据可以再去讨论,特别是调查方法,肯定是值得去探索,确实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要不然我国七个部委也不会把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作为国家战略问题提出。某种意义上讲,这确实是很大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觉得,我还是讲这是科学探索的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像当年,我是60后,觉得活的那么开心、那么愉悦,肯定是有原因的,原因我们也进行总结,可能跟社会的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教育方式的变化、教育理念的变化,可能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小家庭,也就是三口之家形成的小的家庭,和原来大家族、大家庭的生活方式不同,我小的时候,张部长小的时候,成群结队的孩子在街上玩,现在都在所谓的公寓里面,对我们的影响非常之大。快节奏不言而喻;多攀比,以前最多和自己身边人比,现在你发现隔壁的小二已经成为亿万富翁,这时候的感觉不同,亿万富翁其实可能跟我们没有关系,也就是在网上看到的故事,这让我们造成攀比的压力;活动越来越少,欲望越来越低,因为很容易满足我们的基本需求,这些都促进现在孩子们的不开心。
科技时代的革命,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以及现在的人工智能,也给我们带来大的影响,我们叫它是科技的侵扰,科技给我们带来便利,科技也对我们的心理活动,人类正常的生活,带来冲击和影响。包括专注力和深度思考能力下降,为什么网上有那么多自以为是的人,因为他现在不想事儿就去发表意见,甚至发表恶毒的攻击意见,完全根据自己的思想、观点、意愿进行批判。科技依赖,离不开手机,大家睡觉之前看喜欢,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我们在手机上花的时间已经占到正常生活时间的近一半以上,这是比较大的问题。认知偏见不用说,算法造成的信息茧房,工具化和非人化,大规模的情绪感染,严重的排他性,自己看着不顺眼的人拉黑,排除在外。人际关系的廉价,现在不需要花时间维护某种关系,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典型的问候符号就可以产生影响。低欲望社会,现在不想结婚,不想谈恋爱,这些都是和科技革命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做过研究,中国的孩子主要心理上的挑战在什么地方。发现情感的空心化比较明显,觉得活着没劲,我经常说的“四无”,学习无动力、真实生活无兴趣、活着没劲、人际关系也没有特别大的欲望和冲动。同样特别的脆弱,我们发现很容易一触即发,一发就很容易崩溃,现在流行的话,不上班就想上香,以及摆也摆不烂、卷也卷不动,躺也躺不平,这样的倾向确实是特别大的问题。
怎么办?我们不能光谈问题。我提出来三大变化,这个变化已经在实现,已经在进行。从技术上来讲,以前的心理健康特别关注检测,我知道我们的学校现在还在推动大规模的检测,花很多的钱,也花很多时间,但是你会注意到一个现象,真正出现心理问题的人都不是被检测出来的,他是自己跳出来的,说明检测也许没有达到好的效果,因为本来心理问题就是低概率事件,这种小概率事件用正常的检测,测不准的风险非常大。我们现在提倡不要光做检测,还是要做预防,商议之胃病,它其实是我们社会的心态建设的问题。
理念上,从消极到积极。我们以前老是关注有病的孩子,或者说需要关注的那些人,现在我觉得更重要的就是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来转移替代升华我们消极的心理活动。
行动上,从控制到关怀,甚至到陪伴这是我们特别大的变化。给大家一些实践的案例,也许给大家能够有启迪的作用。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从中有更好的指挥。
心理检测方法,传统上靠量表,现在还在靠量表,比量表好的就是行为观察,最后加上生理测量指标。这些方法我们现在发现有它的作用,但已经做一百年,问题也非常突出。现在再用这个方法的话,测不准的风险非常之大,测不到的风险也是非常之大。现在我们可以用什么?互联网革命、人工智能革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数字的心理健康检测,中国品牌、中国价值的心理健康检测技术,我们也在逐渐的探索这样的检测技术。
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现在的移动终端,其实能够随时随地的给我们提供心理咨询,网络的心理咨询很重要。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也做了些尝试,发现情感的陪伴要加上心理学的科学指导,光是陪伴强调共情、同情,没有起作用,我们现在发现心理健康的质差就是因为他只是讲情感陪伴,我同情你这些没有用,一定要加上科学的心理指导。清华大学开发虚拟彭凯平,当然我希望别用我,用他喜欢的明星、偶像的形象,或者自己创造的虚拟形象来做心理咨询、心理干预,这些都是有科技革命可能带来的无限遐想,也希望大家试试这方面的工作。
理念上,一定要从消极到积极,1978年哈弗大学的教授Daniel Wegner曾说,你越想忘掉它,你越忘不掉它,这就需要我们换一种思路。以前让大家如何控制你的痛苦、创伤和负面体验,这样的作用可能是越来越难,我们现在发现与其想方设法压抑、忘掉、控制、管理好我们的负面体验,不如用这种积极心理的能量,转移替代升华我们的消极体验。我的老师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教授,…遇到伤心的、痛苦的、不愉快的事情,积极能量包括爱的力量、幸福的力量、有用感的力量,还有意义感。所有这些事情,以前老觉得是特别的抽象,特别的玄妙,遥不可及,现在发现都是真真切切的、明明确确的,甚至有生理反应的,特别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积极心理体验,所以说积极心理学应运而生,能够帮助我们改变我们的理念,创作出积极、美好的人生出来。
现在已经有很多的科学依据,发现通过科学的方法,科技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帮助我们自己,帮助我们身边的让创造出积极心理体验,学会管理负面情绪,学会产生积极兴趣,学会赋予意义感,就是我们产生积极心理的三步曲,我把它叫做有意义的快乐,就会得到幸福的感受。
积极心理学有很多人有误解,以为就是舶来品,外国的概念。那是以前,因为积极心理学早期确实是西方语系体系下,谈到更多的是幸福,所以说哈佛幸福课就是一门积极心理学课程,这都是十多年前,甚至二十多年前的积极心理学,现在积极心理学已经是多元文化的体系,特别是中国人对积极心理学的贡献,得到世界积极心理学的关注,我把很多中国 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积极心理学中间。比如说福流、知行合一、良知、孔颜之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看起来都是非常传统的文化,但是我们发现都是可以看得见、摸得、测得出来,用的上的,中华民族早就发明的积极心理学的资源来源,所以我们积极心理学不是舶来品,它是建立在中国文化基础上,利用中国人造成中国人特别重要的方法,这就是我们讲的观念的变化。
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提倡积极教育,从行动上开始改变传统的学科教育、学分教育、题海的教育、大学的教育,我觉得应该是培养这种积极向上的人。
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在疫情期间做的“百城计划”,400多个学校在不同的时间段参加我们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积极教育实践,同时我们也做了幸福园丁,包括老师和孩子们找到自己积极向上的心理功能,这些事情是特别有意义的。我们也打造世界上第一个幸福科学馆,昨天新华社报道幸福科学馆的实践,为什么要强调这点,这是中国人对二十一世纪的文明能够做出最大的贡献。美国人最早做公共图书馆,打造世界上第一个大型公共福利设施,就是我们幸福共享的科学体验中心。
积极其实是可行的,也是可以做到的,也是有些方法的。刚才晏总介绍彭老师有些方法让大家能够放下焦虑,创造幸福,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总结出来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呼吸、闻香、抚摸身体、抬头挺胸、运动、专念、倾诉写作、艺术欣赏,所有这些方法对我们负面情绪的调整都特别的有帮助,我们还得积极创造美好的身心体验。
大家交流,产生的智慧 是家里自学和做研究做不出来的,做不到的。过去强调自学,做苦学问的文化精神是没有意义的,人是社会互动的生物,人是会沟通交流表达的生物,思想如何碰撞,大家在一起开会、分享和交流,中国的孩子说话的机会太少,说话的时间不够,而且我们特别强调别说话,只干活就行,这不是人,这是机器,一定要把言施体验出来。
总而言之,中国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但是也没有必要去特别的紧张、恐惧,因为人的情绪的跌宕起伏,也是进化出现人类的保护机制,毫不动情也不是我们人该做的事情。欣赏、接受人类情感的丰富多彩,刻意的创造出来我们愉悦、幸福、有意义的感受,这些都是心理学家建议教育应该去培养的,孩子们积极向上的能力。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把这个工作做好,也有信心把这个工作做好,也应该把这个工作做好。
我的分享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