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们需要反绑架而非反道德 大众舆论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过去人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是如今大众的舆论导向经常是有偏差的。
我们需要“反绑架”而非“反道德”
大众舆论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过去人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是如今大众的舆论导向经常是有偏差的。其中,道德绑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所谓的道德绑架,指的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规定别人必须做出某一行为或者某种牺牲,否则就认为对方是不道德的。通俗来说,大概就是:你年轻所以必须让座(此处安利电影《搜索》);你有钱就必须捐款(少了还不行);你是我亲戚朋友就必须给我借东西借钱(不准催还)......
在“道德绑架”这个词出现之前,很多人都在默默忍受这种物质精神上的双重剥削,稍有怨言,承受的攻击小到“不近人情”、“不孝”,大到“道德沦丧”、“世风日下”,批判者们可以说是很善于以小见大了。在这样的情境下,“反道德绑架”的出现,真是大快人心。
生活中“道德绑架”的事例有很多,但相应的,近年来“反道德绑架”的呼声也是水涨船高——当发生类似男子拒绝让座的事件时,许多人的“反道德绑架”情绪,就找到了一个宣泄点。其实,因为讨厌“道德绑架”,就用“反道德绑架”的方式进行对抗,也是一种矫枉过正。
“道德绑架”不可取,可“反道德绑架”行为的本质,与其并没有什么两样。在公共空间中,可以呼吁道德,但不能进行“道德绑架”,同样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进行“反道德绑架”,骂骂咧咧甚至做出其他不理智的举动。如果只看到自己的权利边界,而不顾他人的真实感受,引发冲突在所难免。
道德本来就不是拿来绑架别人的而是拿来约束自己的,在要求别人有道德的时候 应该要求自己,想想自己又有没有尽好自己身份地位上的责任。如今的反绑架与其说是一种理性倒不如说更像是一种冷漠,总喜欢把世人都想得不堪。我们需要“反绑架”而不是“反道德”,美德是用来弘扬的,绝非拿来强迫的,我们应该相互之间多一些包容和理解,既要看到自己的权利边界,也要顾及他人的真实感受,如此才能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