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
原标题: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指出社会智能发展的现状: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第二句话是由此引发的思索: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材料意蕴丰富,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关键词是“问题”,解读这个词是审题的关键。“问题”的内涵有两层:既可以是需要解答的疑问和难题,又可以指存在的缺陷和毛病。从第一个层面的内涵来讲,在互联网普及和人工智能应用这个大前提下,现有人类有限认知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全面的解答,或应用人工智能得到妥善的解决。这样看来,需要解答的疑问和难题确实越来越少。但实际上,社会和人类都是动态发展的,当旧的问题找到了答案和解决方法,人们的认知和能力就得到了提升,在“更上一层楼”之后,视野更阔,眼界更高,原有的解答会变得或过于肤浅或过于片面,内心的疑问只会更多更难,这样看来,要解答的疑问和难题就会越来越多。也正因为如此,人类才不断进步和飞速发展。而且从辩证的角度来讲,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并非 ,其给出的答案和解决方案很可能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或是浅表式的分析和专业性的解答,更多具体的、复杂的、情感的、观念的问题,都因人因事而异,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无法给出最合适的解答和深层的分析,更无法做到对一个问题作出千变万化的解答。这样看来,问题是变多还是变少,不能一概而论。从第二个层面的内涵来讲,智能时代,当人们的疑问总能快速便捷地得到解答时,被压抑的惰性就很容易抬头,渐渐地很可能会依赖于这些智能工具,不愿思考,不愿探索,懒得积累,懒得归纳。看似智能工具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实际上人们可能会渐渐丧失提问的能力,甚至某些生存的技能。这样看来,可能问题会越来越多。而这个可能性,本身又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
从“联想和思考”可知,文体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写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辩证思维,采用并列式结构,分别从正反两个角度举例分析“问题会越来越多/少/问题多少视情况而定”的现状和原因,并指出具体的解决方法。若写记叙文,考生可以选取自身经历或身边的人和事,运用多种叙述手法,讲述智能时代人物“问题”多寡的故事。还可以写成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畅想智能时代关于“问题”多少的情形。
立意: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智能助惰性,问题触心目。
3.更上一层楼,“问题”千般多。4.心中“问题”不妨多,身上“问题”宁可少。
【佳作赏析】:智能助惰性,问题触心目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指尖轻触,答案便如泉水般涌出,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我们解答疑惑。然而,这样的便利是否意味着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我不禁陷入沉思,那些曾经困扰我们的问题,是否在智能的助力下,逐渐从我们的心头消散?
记忆中,小时候的我们总是充满好奇心,对世界充满了无尽的好奇。每当夜幕降临,星空璀璨,我们便会仰望着那无尽的黑暗,心中充满了无数个问号。那时的我们,不怕问题多,只怕没有答案。而如今,智能设备的普及,让答案变得触手可及,我们的好奇心似乎也随之减弱。
我曾见过一个孩子,他坐在书桌前,面对着堆积如山的作业,眉头紧锁。每当遇到难题,他不是自己思考,而是立刻拿出手机,搜索答案。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每当遇到难题,总是冥思苦想,直到豁然开朗。而现在,智能设备成了他们的“救星”,问题似乎不再是难题,而是变成了一个个等待被解答的谜团。
智能助惰性,让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失去了思考的机会。我们习惯了依赖智能设备,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也愿意去寻求答案,而不是自己动脑筋解决。这种惰性,让我们的大脑逐渐退化,问题触心目,却不再去触碰。
然而,问题并非消失,而是以一种新的形式存在。在智能设备的帮助下,我们面对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需要我们具备更高的思维能力。比如,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如何防止算法偏见,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我想起了那个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的辩论赛。在比赛中,双方辩手就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展开激烈的辩论。这场辩论,不仅考验了辩手的智慧,也让我们看到了问题的复杂性。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简单的答案,只有不断探索和思考。
智能助惰性,问题触心目,这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惰性的滋生。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面对问题时,不急于求成,而是用心去感受,去探索。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学会在智能的助力下,保持一颗好奇的心,不断提出问题,不断寻找答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智能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向,让问题触心目,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
让我们在智能的陪伴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问题触心目,成为我们探索世界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佳作赏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让知识的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我们只需轻轻一点,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然而,这样的便利是否意味着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这个问题如同一股清泉,在我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我想起了小时候,每当遇到难题,总是需要翻阅厚重的书籍,或是向长辈请教。那时的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干涸的土地对雨水的期盼。而如今,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出现,仿佛为知识的海洋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我们不再需要跋山涉水去寻找答案,只需在家中,就能享受到知识的盛宴。
然而,这股活水的到来,是否真的让我们的问题越来越少呢?答案似乎并不那么简单。在我看来,问题并非减少,而是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面对的是具体的问题,如数学难题、物理公式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动脑思考,动手解决。而现在,我们面对的是如何筛选信息、如何判断信息的真伪,这些问题更加复杂,需要我们具备更高的信息素养。
记得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健康饮食的帖子,其中提到了一种所谓的“神奇食物”。出于好奇,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这种食物并没有传说中的神奇功效,反而可能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这个过程让我意识到,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不被虚假信息所迷惑。
正如古人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就像一条清澈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为我们输送着活水。但要想让这股活水真正滋养我们的心灵,我们需要做的是挖掘源头的活水,即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提问。提问不仅是对知识的探索,更是对自我认知的挑战。当我们提出问题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寻找答案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比如,在学习一门新知识时,我们可以提出:“这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这个理论有哪些应用?”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会如何筛选信息。在互联网上,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涌现,其中不乏虚假和误导性的内容。我们需要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才能从这股活水中汲取到纯净的知识。这就像在一条河流中,我们需要学会过滤杂质,才能喝到清澈的泉水。
总之,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并没有让我们的问题越来越少,反而让我们面临更多的问题。但正是这些问题,推动着我们不断成长,不断进步。让我们像古人一样,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用心去挖掘知识的源头,让这股活水滋养我们的心灵,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