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2871:理想与热爱可抵万千!她们的选择很走心! 马克思有句名言: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
原标题: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2871:理想与热爱可抵万千!她们的选择很走心!
马克思有句名言: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当职业成为一种信仰,当个人的职业选择不再依循社会大众“普遍化”的选择,职业选择的“个性化”也就应运而生,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就不再是空想。
就业季来临,让我们来看看几位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方向,无论是摆摊创业的“白菜GG”,还是当主厨的崔迪,还是远离家乡、扎根祖国最南端的气象工作者刘竹君,她们的经历让我们思考:如何选择职业,又该如何抓住时代机遇?
林万华:只要心中有梦想,哪里都是舞台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没有十全十美的职业,也没有固定不变的预设,面对选择,可以犹豫但不要退缩,在变化中坚守,在实践中验证,在挑战中找寻自我,你会发现,原来一切都在路上。
林万华 网名“白菜GG”,“三农”短视频创作者,全网粉丝总数约700万。2023年5月当选共青团福建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受邀参加202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我的自媒体签名是:只要心中有梦想,哪里都是舞台。这是我的心里话,也是我的座右铭。
大家认识我,大都是通过“一条摆摊剁鸭子”的视频开始的。别看我长相清秀,剁起鸭子来手起刀落、十分利索,因为这门“手艺”,我已经练了十多年。
我曾在家人的期待下考上闽南理工学院,学习服装设计与工程。在校期间,我不仅取得不错的成绩,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多个奖项。
我畅想着,将来要当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让更多人穿上我设计的服装。于是,大学毕业后,我成为服装工艺员,还考取了教师资格证。
然而,在城市工作两年后我发现,这并非我理想中的职业。虽然有着稳定的收入,朝九晚五风吹不着、日晒不着,但我时刻想念生我养我的家乡,惦念在乡下起早贪黑操劳的父母。而互联网的发展刚好给了我可以在父母身边创业的机会。
我的家乡是福建漳州云霄。小时候,爸爸妈妈就在菜市场里摆摊卖鸡鸭。回到家乡,我一边帮家人打理摊位,一边用手机记录自己的日常摆摊生活,尝试通过自媒体来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想要买卖做得好,先尝后买待客亲。比如,我会把自己挖来的地瓜挑上两筐去卖,顺便煮一锅给大家品尝。我还会分享关于地瓜的小知识——明代闽商陈振龙几经波折从菲律宾带回甘薯苗,于是有了现在的地瓜。
父母也经常言传身教,拿秤要诚实守信、舍得让利,所以每一次我都要用翘翘的秤头,用心、用情服务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大家感受到来自我的温暖。当我把每个人当家人对待时,得到的积极反馈很多,心里也收获满满。
辞职从事自媒体工作,放弃热爱转换赛道,这条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最难的时候,没有任何收入。让我坚持下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总有人肯定、喜欢、认可我做的内容。
我与摊友们交流,互相照顾生意;与顾客拉家常,分享生活小窍门;与网友互动,抛出一些人生问题……视频没有华丽的包装,只有真实的生活,正是这份真实和简单吸引了人们的关注,让我在全网拥有了近700万粉丝。
关注越多,责任越大。我开始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家乡农产品。第一次带货是云霄的地标产品虎尾龙根,一条短短的视频就卖出了9000多单。后来我又尝试卖麦芽糖,一条视频卖出8000多单。
短视频不仅让我的生意更加红火,也为家乡农产品开辟了广阔市场,为当地女性创造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农户增收。2023年5月,我当选共青团福建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这是对我的极大认可和鼓励。
很多人问我,大学生回家摆地摊不是大材小用吗?我认为,把不起眼的地摊做到极致,就能让平凡的日子也成为“诗和远方”。
身为党员的爷爷从小就教导我要为人民服务,我牢记在心,希望通过短视频为家乡的老百姓、为身边的村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更多的人知晓云霄,为家乡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屡发政策红利,支持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可以说这个时代赋予我们年轻人更多机会,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的人生拥有了更多的可能。
我坚信,只要我们敢于拼搏、不畏艰难,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无论是菜市场,还是手机屏幕,方寸天地都能尽显人生价值。
崔迪:热爱比“热门”更持久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学历和学习能力相比,更重要的是后者,不应该让学历成为我们的枷锁。比起非要找赚钱多、前途好的职业,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更重要,因为真正的热爱是不会背叛你的,它会让你因爱而坚守。
崔迪 同济大学建筑风景园林设计本科,瑞士酒店管理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为上海两家餐厅主厨。2023年圣培露青年厨师大赛中国赛区十强,江苏卫视《主厨的荣耀中餐季》选手
前不久,一则《985名校毕业工科女转行做厨师》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并被多家媒体转载。我就是文章中的主人公。
我是新疆乌鲁木齐人,2014年考上同济大学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因为要做设计,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这对我来说很煎熬,因为我不喜欢对着电脑工作,更喜欢跟人打交道的工作。
于是,大学四年,我不断尝试新鲜事物,疯狂地发展兴趣爱好,包括玩乐队、踢球、打鼓和学厨艺等,就是想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
同济大学每年都举行“厨神争霸”大赛,我每年都报名参加。刚开始没能进决赛,后两年拿了冠军。参加比赛之前,我其实没怎么做过饭,但没想到一颠勺就“成名”,做完和室友们一起吃,大家都觉得很好吃。
我突然意识到烹饪可能是自己的天赋所在,也许可以把厨师当作职业选择之一。
其实我还曾想过毕业后当足球教练,但综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觉得还是做厨师的理想更容易实现。
但我爸完全无法理解:花那么多钱培养你,大学毕业却要去学厨艺、做厨师?在他眼里,厨师既辛苦又不体面,赚钱也少,一个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去做厨师,简直是浪费资源。
但我妈妈却说,真的喜欢的话,坚持做下去也是可以的。
最后我们双方都做了妥协:我去瑞士边读酒店管理研究生,边找机会学厨。自此,我的从厨之路便开始了。我在网上几乎给所有瑞士餐厅投了简历,最后进了比利时一家米其林二星餐厅实习。
餐厅后厨只有我一个女生,那是我厨师生涯最难熬的时光。有时不小心被菜刀割破手,有时则是品尝食物造成过敏浑身痒。那时我从起床到上班大概只有5分钟,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甚至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
然而,热爱可抵万难,我觉得相比学习到西餐的精髓,吃点苦不算什么。
2020年回国后,我现在供职餐厅的老板一再邀请我,说后厨有比较老练的中餐师傅,可以边操作边学习。我从最基层工作做起,每天没日没夜练习颠勺、刀工等中餐基本功。
如今,我已成为上海两家热门餐厅的主厨,还被推荐参加了江苏卫视《主厨的荣耀中餐季》节目的录制。未来,我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餐厅。
很多人说我学建筑改行当厨师是“学历浪费”,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在瑞士投递实习简历时,我看到餐厅官网上有句话“我一直以来想成为一个建筑师,于是我在盘子里搭建我的作品”,这句话深深击中了我,我突然觉得建筑和烹饪是相通的。
风景园林设计专业教会了我设计的思维,通过食材搭配、色彩呈现、摆盘造型等,赋予菜品层次感与视觉美感,这也许是我在这么短时间做到主厨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都认为做厨师不如做建筑师,其实不然。通过创造,让别人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我越来越有职业荣誉感。
小时候我喜欢看动画片《中华小当家》,片中小当家学厨艺是因为想要做出让人感到幸福的料理,这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家庭聚餐时那一道道充满爱意的菜肴,是我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所以美食于我,不仅是满足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能够传递情感和文化的艺术,我觉得值得用一生去热爱和投入。
每当看到食客品尝我精心烹制的菜肴,露出满意的笑容,我就知道,我已经实现了小时候的理想。我不再是那个在学习中追求高分的学生,而是一位用智慧和双手创造美味、传递幸福的厨师。
刘竹君:趁青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好儿女志在四方”,这四方,就是祖国需要的地方。艰苦边远地区,是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的最佳战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青春最壮丽的奔赴。
刘竹君 东北农业大学应用气象学专业本科生,现为海南省三沙市气象局地面观测人员。曾获第七届黑龙江“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第十二届哈尔滨大学生创业大赛A类项目特等奖
2022年,在属于我的毕业季里,我做了一个决定,前往祖国最南端的三沙市,成为一名气象工作者。
我从小在黑龙江大庆长大,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去哈尔滨就读东北农业大学。按照家里人的设想,毕业后我应该留在东北,而我竟跨越4485公里,到了祖国最南端。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我刚步入大学时就萌生的职业理想。一次,在对新生的就业指导课程上,指导老师的几句话让我心潮澎湃。
他说,气象工作是辛苦的,要做“千里眼”,及时监测数据、预报预警各种极端天气;要做“顺风耳”,及时根据三防(防风防汛防旱)会议部署完善防御应对能力。当这份站在抢险救灾最前线的工作取得成功,成就感会成为你们热爱这份气象事业的开始。
老师的话点燃了我心中的激情,那一刻,我就下定决心,毕业后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防灾减灾的一线去,打破舒适圈,开启人生职业生涯的新开端。
临近毕业时,一个报考单位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海南省三沙市气象局。三沙市气象局位于祖国最南端的南海之中,是祖国的海上边疆。
报考这里,意味着全年需要驻守海岛180天,需要克服“高温、高盐、高辐射”的恶劣环境。除此之外,岛上的食物、饮用水等都需要靠船只运输供给,一旦出现连续台风天气,就很有可能面临断粮断水的困境。
我问自己,这样的生活能坚持吗?我想起了我的开学第一课,“当时代的潮流拥簇着所有人走向繁荣,你是否有勇气逆行向山、逆行向海,到祖国最需要你的地方去?”
我想,我可以!正如理想之火,一旦点燃就不会被熄灭。尽管条件艰苦,我还是想试试。在征求家人意见时,他们虽然担心不舍,最终还是尊重了我的选择。
到了三沙市气象局,我发现这里的人对“困难”和“快乐”自有其定义。困难和艰苦远超之前我的想象。
比如,有位同事在台风响应期间突发阑尾炎,由于医疗条件有限,被直升机送到医院时,差点错过治疗的最后时机;有的同事和刚出生的儿子、女儿分开,等到再次回家时,孩子像见到陌生人一样哭闹不止;岛上连续刮台风43天没有物资补给,为了补充维生素,大家只好在岛上采摘野菜……
而快乐和幸福总是在生活点滴之中,比如,每逢无法和家人团聚的春节等重大节日,岛上的同事们便如一家人一样欢聚庆祝;前往无人岛礁维护气象设备,尽管一路颠簸,但当站在灯塔顶端独享三沙玻璃海美景,心中感叹此生足矣……
三沙市气象局自1957年成立以来,在60多年的气象观测中,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从未缺失过一天。“测南海风云、护人民安康”,这是三沙气象人始终不变的初心。“坚守、严谨、敬业、奉献、传承”是三沙气象人精神,这绝不是口号,而是我心间的种子向下生根、向上生长的土壤和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