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为了孩子升学,中国家庭不断内耗...但大家真的卷对方向了吗? 每年7月,往往是忙于升学的家庭最寝食难、却又最翘首期盼的日子了。事关自家
原标题:为了孩子升学,中国家庭不断内耗...但大家真的“卷”对方向了吗?
每年7月,往往是忙于升学的家庭最寝食难、却又最翘首期盼的日子了。事关自家子女的前程,岂能儿戏?
就拿北上广深来说,如今就正在上演着一段段“不相信眼泪”的都市家庭内耗传说:
北京2023年小升初人数相比2022年增加1万余人,名校竞争激烈。即便各类政策都在鼓励大家走摇号,以增加升学的公平性,但大家还是要拼,为的就是让孩子凭实力安稳地进入好学校,将命运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
孩子即将参加中考的家庭应该是眼下最忙碌的,距离各省市的文化课统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机,但是部分地区的中考体育现场考也还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许多目前还是初二的父母更是为孩子拼命的报班,真就是文体两手抓、一个都不能落下。
高考的日子也越来越近,大部分高校的艺术体育类提前批拟录取名单正在逐渐放榜中,相信广大家长的心都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尽管许多考生已经“榜上有名”,但还是要参加六月初举办的文化科目考试,心中的那根弦仍旧时刻紧绷着。
相信无论是今年就在忙活孩子升学的父母,还是在观望中决战来年的家长们,心里都会不约而同地感叹道,想要被录取真的太不容易了!
还记得往年,很多学校的招生开放日宛若大型“招聘会现场”。不少家长投递完简历后,还流连于各个咨询点前,一边看着登记表的信息和其他学生的简历,一边旁听其他家长的咨询。
许多父母坦言,虽然这两年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表面上看孩子们的学业压力是减轻了,但是各类升学赛道却成了“开盲盒”...
对整个家庭的精神压力反而更大了,经常有劲也使不出。
说白了,我们目前正处于教育的大变局时代,旧的规矩取消了,新的规则正在形成,同时新的机会也出现了。
然而“新的机会”究竟是什么?目前没有明确标准,这就意味着每个家庭之间会有信息差,可如果选择了一条知道人少、竞争也少的赛道,或许会更加容易上岸。
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2024年,全国中考的“简单”和高考的“难”一度冲上了热搜...
可以预见的是,在“双减”后素质教育备受重视的当下——未来高考还会越来越难,中考还会越来越简单,教育逐渐“陡峭化”已是必然的趋势。
中考“简单化”,让更多的学生进入高中,然后在高中的过程中,逐渐通过提升难度的方式拉开孩子的能力和水平。可这种拉开,绝不能是像初中一样的填鸭式补习,而是必须靠学生本身的综合能力。
现如今,我们正在转向西方式的精英教育培训体系——就是通过个人的才智和力量,在创造中让孩子某一项专业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以达到社会在科技和文娱等多方面的全面进步,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社会共识的价值观。
可是对家长来说,这样的观念转变跨度太大,一时间难以接受,而且在这样的选拔机制下,不确定性太多,但中国家庭又恰恰习惯于选择有把握的,看得见标准的升学路径。
图片来源《小舍得》
因此,在过去的两年中,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开始“卷”孩子的竞赛成绩,不管对未来有没有帮助,只要拿了奖就是个人简历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中小学生各种竞赛名目繁多,质量良莠不齐,一些竞赛以“结果有助于升学”为噱头,使得广大学生和家长盲目追逐,疲惫不堪。
为治理这一乱象,2018年,教育部出台《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今年3月,教育部、中央编办、民政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对《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使竞赛活动管理更加规范化、常态化、有效化。
此后也没让家长们等太久,大家所要寻找的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总算是来了!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白名单赛事 )。
白名单赛事的组织主体必须是由中央编办、民政部登记注册的正规机构,赛事必须坚持公益性原则和自愿性原则,不向参赛选手收取任何形式报名费。
作为教育部认证的赛事,具有成熟的评价体系,更好的规范了6-18岁学生赛事,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比赛含金量,比一般学生的素质评估结果更具说服力。在小学阶段可以作为学校推优、自荐以及参考依据的;在中学阶段,甚至直接可以作为录取依据。
就算不直接用于升学,可一旦获得奖项,在孩子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上也是个加分项。而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又与高校的强基计划、综合评价、高校专项等特殊招生报名息息相关,准备报考强基、综评、高校专项的考生家长可以重点关注!
该名单一经发布,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鸡娃圈里就已经开始卷“白名单赛事”了...
如今正值教育大变革期,这个时候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改变思路,才能抓住新机遇。
“卷”竞赛可行
力气用对地方了吗?
白名单赛事最大的特点就是普惠,就是让大家都能够有机会参加并且获奖,不像奥数那么考验智商,更多的是培养动手能力,从众多孩子中培养综合素养高的各领域精英人才。
由此可见,国家需要会竞赛的专业人才,这是一种大趋势,但是让孩子“卷”竞赛,家长们真的都“鸡娃”对地方了吗?
从 的白名单里,我们可以发现,自然科学素养类竞赛有23项、人文综合素养类12项、艺术体育类10项。
相比于此前一份白名单赛事中几乎见不到艺术体育类比赛,这次增幅最大的比赛类目就是该类目。尤其是双减之后,各类K12学科类校外培训班都被叫停了,以体育为首的非学科类培训一度冲上了热搜;再配合上中考体育政策,体育在校园内也一跃成为了主科。
种种现象都在表明,如今时代的潮流需要的是可以兼顾科技、艺术、体育等领域的复合精英人才,更需要那种专项实力过硬且可以参加竞赛的专业人才。
传统的那种不断让孩子上校外学科补习班、刷高分的家庭内耗式“鸡娃”,再也行不通了...
即便没有“白名单赛事”,如今眼光长远的家长也会非常注重孩子的体育教育,更何况体育升学如今也已经成为了孩子未来的一个优势选择。
详情请见:体育总局正式明确:畅通运动员升学渠道、提高升学率,解决出口问题
据各方不完全数据统计,近三年在全国范围内为孩子在校外报名体育培训的家庭数量至少新增了10万。大家对自身体质健康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这一数字势必还会被继续拉升。
孩子通过体育培训养成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在不断参赛的同时,还能够通过与老师,同伴及家长的互动,培养青少年的团队精神。当然了,任何比赛都不会有永远的胜利者和失败者,透过每一次比赛的胜负,孩子的抗挫能力以及竞赛精神等综合素养也会进一步得到锻炼。
无论是从大环境、从国家政策,还是从孩子人生教育培养等各个方面来理解眼下的教育变革,体育素养的培养都是一条新赛道,也是未来孩子破圈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