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孩子出现偷窃行为,家长要怎么做?正确引导才是关键! 孩子年纪小,对于很多道德以及法律都没有概念,所以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家长一定要
原标题:孩子出现“偷窃”行为,家长要怎么做?正确引导才是关键!
孩子年纪小,对于很多道德以及法律都没有概念,所以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家长一定要正确教育引导小孩!如果发现家中小孩有“偷窃”行为,家长可以这样做!
一、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偷窃行为?
1
源于自身成长发展
从儿童心理学来说,孩子在小学前,常以自我为中心,物权意识虽已萌芽,但还没有完全形成。这个时期的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最先想到的是把它拿走,占为己有。
孩子出现“偷窃行为”,还可能是由于孩子想要的东西没有得到满足。看到别的小朋友有,而自己又渴望拥有,在孩子极度想要拥有的情况下,导致出现这种行为。或者是孩子想要得到大人的关注,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关注,想要让大人的注意力多放在自己身上一些。
2
家长教育问题
一些是由于家里人过分宠爱,还有一些由于家教过于严厉,两种方式都有可能促使孩子出现“偷窃行为”。作为家长,宠爱自己的孩子没有错,但是对于孩子的一些行为还是要加以管教。一些父母对于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无条件满足,孩子还没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3
不良环境影响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当看到身边的人有偷窃的行为时,并不知道这种行为的对与错,自己也会跟着学。并且,现在孩子所接触的东西也比较广泛,平时观看的一些影片中充斥着暴力以及各种不良行为,孩子的判断能力具有局限性,在观看之后,也可能会引发模仿行为。
三、家长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的偷窃行为?
1
不给孩子贴标签
当有人告诉自己孩子偷东西的时候,应该要先去了解真相,弄清楚孩子是不是像别人说的那样。有时候孩子玩的时候,两个人的玩具本来说是送给对方的,但玩着玩着两个人可能就忘了,另一个人开始说那个孩子偷了他的玩具。
2
教给孩子“物品所有权”的概念
孩子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可以对孩子说:“这个东西不是属于你的,你的都在家里放着,这个东西有主人,是属于别人的,你不能够拿走。如果你想要的话,需要征求别人的同意。如果你的玩具别人给带回了家,你会不会伤心呢?”
通过讲述物品的归属,以及换位思考让孩子来知道自己行为的好坏对错,进而认识到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在生活中锻炼孩子的“物品所有权”的观念,比如,叠衣服时,和孩子说“你的”、“妈妈的”、“爸爸的”等等教孩子分辨。
3
让孩子归还物品
在家长发现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当面去归还自己拿的东西,并且道歉。若是孩子不愿自己归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去,让孩子能够从心底觉得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进而逐渐养成孩子的是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