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小孩,都是在家庭习惯中长大的
来源:搜狐 发表于2024-05-15 20:29:23 编辑:时寒峰
摘要: 原标题:每个小孩,都是在家庭习惯中长大的 有人将一捆大白菜,分成了两半,放在不同的水里浸泡。 过了一段时间,把白菜捞出来,分开煮熟,发现味

  原标题:每个小孩,都是在家庭习惯中长大的

  有人将一捆大白菜,分成了两半,放在不同的水里浸泡。

  过了一段时间,把白菜捞出来,分开煮熟,发现味道大不一样。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泡菜效应”,说的就是环境造就人。

  孩子的成长亦是如此,你从小给他什么样的氛围和环境,决定了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前几天,看到一个优秀的高三女孩,现在已经被保送到了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

  镜头前的她,从容自信,侃侃而谈,真的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看完她的采访我发现,孩子的优秀出众,从来不是靠天赋和运气,而是靠家庭环境的熏陶和父母榜样的引领。

  在女孩的记忆中,爸妈一直都是特别爱看书的人,每天晚上回到家从不碰手机,而是会各自坐在桌前捧起书本。

  女孩自然而然也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哪怕到了高三,也还是会坚持看各式各样的课外书。

  爸爸还是个运动达人,妈妈在他的影响下也爱上了跑步,经常会去跑马拉松。

  而她呢,也从小就喜欢运动,小学游泳、初中跑步、高中打排球。

  她说,体育的内核早已经不知不觉刻在自己的骨子里了,只要一天不运动她就会觉得特别不对劲。

  包括她的很多学习习惯,也都是从小就建立起来的。

  比如说,她的数学成绩从小就不太好,爸爸就教会了她很重要的一点:整理错题。

  爸爸总是对她说:“要反复去磨错题,否则它就会成为你的地雷。”

  到高三冲刺保送时,那些错题本真就成了她最大的“财富”,这时候她才体会到了爸爸的良苦用心。

  还有自己从小最期待的,就是每周五的饭桌时间。

  全家人会围在餐桌上,她会跟父母聊聊这周的一些经历,父母也会分享最近的趣事、新闻、阅读资源等等。

  她的出类拔萃,得益于从小养成的各种习惯。

  而她的习惯,离不开父母身体力行的指引。

  在女孩的家里,从来没有命令和要求,父母不会说“你必须要去做什么”,而是会先去做给她看。

  她看到父母都是如此,就觉得自己好像不这么做,都说不过去了。

  家庭教育,其实就是浸泡教育。

  家中的文化和氛围,父母的行为和习惯,就宛如那坛“泡菜水”,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进行浸染和塑造。

  很多父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又羡慕又嫉妒。

  然后再转头看看自家孩子,每天丢三落四、磨磨蹭蹭、一道计算题半小时还写不完,真的是气的直跺脚。

  都是孩子,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要知道,白菜在清水里泡是一个样,在盐水里泡又是另一个样。

  我们楼上住着一家三口,每天晚上一放学就会传来怒骂声和争吵声。

  妈妈常常教训孩子:

  “我让你写作业是害你吗?

  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得去要饭!

  就你这样要饭可能都没人搭理你,你就等着饿死吧!”

  孩子则是边哭边顶嘴:“你们凭什么管我?你们不是也天天一到家就看手机骂?你和我爸不也是小学毕业吗?你们怎么没饿死?”

  爸爸时不时也会插上几句:“你看看你把孩子教成啥样了?都是你惯的!”

  一家人天天互相指责、对骂,听着就让人头大。

  就如莫言所说,现在有很多父母将孩子的坏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的身上,就是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父母跟孩子离的最近,相处时间最多,对孩子的影响自然也最深。

  想起《正面管教》的作者,曾分享过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段时间,她发现孩子做事情总喜欢半途而废,玩魔方几分钟就不玩了,想看书没读几页就撂在了一旁。

  她感觉很奇怪,就去问孩子到底怎么回事。

  谁料孩子竟然说:“我是跟你学的啊!”

  她这才想起,自己在写稿卡文时,总是会不耐烦的把稿纸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里,然后转头去做其他事。

  她没想到,自己无意识的行为,竟然这么快就被孩子学会了,并形成了一种习惯。

  从那之后,她就再不敢大意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在家庭的习惯中长大的。

  父母生活散漫,孩子也会随心所欲;

  父母若是懒惰,孩子自然不会勤快;

  父母习惯了摆烂,孩子也学不会上进。

  你给孩子的,都是一些垃圾习惯垃圾环境,那就难怪孩子不成才了。

  一位儿童心理咨询师打过这样一个比喻:

  我开的就是一个“漂白坊”,一群花花绿绿的孩子到我这儿来,我费了老大劲给他们漂白了。

  可回家没两天,这群孩子很快又变成了花花绿绿的模样。

  他不禁感慨,自己最大的无奈,就是“漂白坊”开的再成功,也解决不了问题的根本,因为家庭才是一座大染缸。

  所以,想要改变孩子,父母就要先改变。

  只有父母做好榜样,率先垂范,逼自己养成优秀的习惯,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

  阅读的习惯

  曾看过这样一幅发人深省的漫画:

  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不是车子房子和存款,而是读书的习惯。

  想起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的成长经历。

  父亲在他小时候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起早贪黑工作,晚上到家还得操持家务。

  可哪怕再忙再累,母亲也会在睡前坚持看半个小时的书。

  正是母亲的这一习惯,让白岩松也爱上了阅读。

  当时的他虽然调皮,成绩也不算突出,却很喜欢去图书馆。

  不管是大人的书,小孩的书,甚至很多奇怪的书,他都读的津津有味。

  这个习惯,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如今他回到家最爱的还是泡上一杯茶,捧起一本书来看。

  而白岩松的儿子,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也成了一个小书迷。

  儿子的空闲时间,从来不打游戏不玩手机,而是躲在房间里看各种书籍,还必须是纸质书。

  学习上,儿子也不需要父母的督促,高三直接被保送到了国外留学。

  老话说,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看书。

  父母爱阅读,家里有书香,便是对孩子最好的滋养和浸润。

  运动的习惯

  广西有位父亲,看到女儿每天无精打采,自卑内向,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便带着女儿一起去跑步。

  刚开始,女儿叫苦连天,每次都哭着喊着要放弃。

  但父亲却一直鼓励她,陪着她一起跑,两人硬生生坚持了200多天。

  如今,女儿由内而外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体质变好了,脸上笑容也多了,整个人容光焕发、自信满满。

  北大校长王恩哥说过,人的一生应该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图书馆,另一个就是运动场。

  运动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强健的体魄,更是坚韧的性格和无限的勇气。

  闲聊的习惯

  儿童心理学家曾追踪调研了不同阶层的家庭,结果发现孩子表现优异的家庭都有相似性:

  父母都会温和地和孩子闲聊,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

  正是这些互动带来的愉快体验,会给孩子的心理注入能量,让孩子努力向上。

  想起学霸史恺昇,就有一个特别会聊天的爸爸。

  爸爸会从一个小瓶盖,和他讲到圆周率;

  玩弹珠游戏时,爸爸又顺便教会了他4x5和5x4的真正意义;

  谈到外星人时,还能给他科普十进制和二进制的优势......

  这种松弛愉快的闲聊,不是刻意教导,而是寓教于乐,同时还拉近了父子两人之间的关系。

  彭凯平教授曾建议,每个家庭每天至少要有半个小时的闲聊时间。

  少关注成绩,多分享生活;少一点指责,多一些共情。

  这样,孩子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心理能量,以更加饱满的情绪和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

  自律的习惯

  郑渊洁曾经说过,自己每天都会坚持凌晨4点半起床写作。

  女儿看到了,就会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郑渊洁告诉女儿,当我们把一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先完成,再去做其他事情时,心里会更轻松,否则做什么也不会踏实。

  在他的影响下,女儿每天放学都会先完成作业再去玩,从来不需要大人催促和管束。

  有时候郑渊洁心疼女儿,说让她先休息会再写,女儿却说“写完了才能休息好”。

  就这样,郑渊洁从来没为女儿的作业发过愁。

  许多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作业拖拉、生活懒散、沉迷网络,各种不自觉,殊不知孩子都是在跟着大人的行为走。

投稿邮箱:qingjuedu@163.com
相关推荐
黄玉峰:孩子会玩也是一种成长
黄玉峰:孩子会玩也是一种成长

原标题:黄玉峰:孩子会玩也是一种成长 黄玉峰,1946年生于浙江绍兴。复旦大

原创观点11小时前

幼儿园老师坦言,3类家长“接娃”最让人反感,没明说
幼儿园老师坦言,3类家长“接娃”最让人反感,没明说

原标题:幼儿园老师坦言,3类家长接娃最让人反感,没明说但家长要懂 家长和

原创观点11小时前

《小巷人家》大结局,蒋欣带娃刷爆全网:妈妈什么性
《小巷人家》大结局,蒋欣带娃刷爆全网:妈妈什么性

原标题:《小巷人家》大结局,蒋欣带娃刷爆全网:妈妈什么性格,孩子什么命

原创观点12小时前

这届年轻人,怎么突然迷上了“花钱爬楼”?!
这届年轻人,怎么突然迷上了“花钱爬楼”?!

原标题:这届年轻人,怎么突然迷上了花钱爬楼?!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意识到

原创观点12小时前

高考不公平?那你知道千年科举,一共才选拨出多少进
高考不公平?那你知道千年科举,一共才选拨出多少进

原标题:高考不公平?那你知道千年科举,一共才选拨出多少进士吗? 时间过

原创观点2024-11-26 12:06:26

专家称想用孩子高考保阶层很可笑,越是想保住阶层越
专家称想用孩子高考保阶层很可笑,越是想保住阶层越

原标题:专家称想用孩子高考保阶层很可笑,越是想保住阶层越容易往下滑!

原创观点2024-11-26 12:05:02

不自觉学习的孩子怎么办
不自觉学习的孩子怎么办

原标题:不自觉学习的孩子怎么办 家长面对孩子不自觉学习的问题,可能会感

原创观点2024-11-26 12:02:00

初高中孩子玻璃心、叛逆与厌学,大都源于太严苛爸爸
初高中孩子玻璃心、叛逆与厌学,大都源于太严苛爸爸

原标题:初高中孩子玻璃心、叛逆与厌学,大都源于太严苛爸爸与太溺爱妈妈

原创观点2024-11-25 19:15:41

花费近40万读完民办高中国际班后无学籍无毕业证,教
花费近40万读完民办高中国际班后无学籍无毕业证,教

原标题:花费近40万读完民办高中国际班后无学籍无毕业证,教育局回应 学校给

原创观点2024-11-25 19:08:05

放平心态、稳住状态,心理专家支招缓解艺考生考前焦
放平心态、稳住状态,心理专家支招缓解艺考生考前焦

原标题:放平心态、稳住状态,心理专家支招缓解艺考生考前焦虑 孩子最近好

原创观点2024-11-23 2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