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母亲决定「抛弃」她的女儿
来源:搜狐 发表于2024-05-12 16:26:44 编辑:时寒峰
摘要: 原标题:当一个母亲决定「抛弃」她的女儿 成为母亲,在传统语境下是一件甜蜜甚至「伟大」的事情:创造一个新生命,并养育 ta 长大。你遇到的大多数

  原标题:当一个母亲决定「抛弃」她的女儿

  成为母亲,在传统语境下是一件甜蜜甚至「伟大」的事情:创造一个新生命,并养育 ta 长大。你遇到的大多数母亲可能都多少表露过,她们的生命中几乎不再有什么事情可以和孩子相提并论(当然辛苦也会偶尔提到,但那总是值得的)。

  不过事实真的如此吗?或者说,事实只有这些吗?

  成为母亲的另一面,是自我被另一个生命无情地索取、盘剥,是时常处于崩溃的状态,是在一些时刻忍不住对孩子使用暴力,甚至后悔生下他们,想要远离这一切。

  「那不勒斯四部曲」的作者费兰特在国内刚出版的小说《暗处的女儿》,就讲述了这样一位母亲:

  女主勒达在彻底崩溃后,选择抛弃两个女儿一走了之,这也成为萦绕她一生的创伤。多年后当她在海滩上遇到另一对幸福的母女时,产生复杂的感情,于是偷走了小女孩的娃娃,让母女的生活陷入混乱。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和母亲的关系是人生最重要的关系,对女性来说,母女关系更是长大后建立一切关系的模板和投射。费兰特这些年的系列作品中也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她曾在访谈中说:「我好像除了母女关系没写别的」。

  今天是母亲节,我们邀请《暗处的女儿》的译者 陈英 老师,围绕这本书聊了聊费兰特笔下的母亲形象,以及成为母亲真实的处境、母女关系的困境和出路。

  作者埃莱娜·费兰特,1992 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烦人的爱》,此后相继出版小说《被遗弃的日子》(2002),小说《暗处的女儿》(2006),2011年至 2014 年,费兰特以每年一本的频率出版《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被称为「那不勒斯四部曲」。

  译者陈英,意大利语言学博士,现任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译有「那不勒斯四部曲」以及《碎片》《虚掷的夏日《一个人消失在世上》《迫害》《拳头》《威尼斯是一条鱼》《鞋带》《微型世界》等。

  01

  不被谈论的母亲的「恨意」

  简单心理:书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女主勒达承认对女儿使用暴力时,她说:「我继续打她,已经不是为了教育,而是真正的暴力。虽然我很克制,但却是真正的暴力」。我觉得把这些感受写出来是非常让人震撼的,这种「恨意」其实是一直存在的,但人们不敢去谈论,或者说用一种无私奉献、爱和甜蜜的「母性」弱化了这部分。您怎么看母亲的这部分「恨意」?

  陈英:对,费兰特就是很直接。做母亲,时常是一种精疲力竭的状态,她在接受这个孩子的盘剥,因为不停地盘剥,各个方面肯定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而我们过去比较习惯塑造那种神话状态的母亲,伟大的母亲,无私奉献而不索取。但从母亲的角度来说,精疲力竭之后,她(很自然的)情绪反应可能就有这样的一些恨意,是自己被不停剥削之后的一种反抗吧。

  所以费兰特通过《暗处的女儿》这本书其实就在说,我们从小就应该告诉女孩子真相,让她们自己想办法营造一种可以接受的世界。母女关系也要告诉她们真相,不都是含情脉脉的,真相就是这个,特别可怕。

  比如书里对怀孕的一些描述,「肚子里面好像长了一个凶猛的八爪鱼,没有一点人性,疯狂地去汲取你的养分,然后不断地膨胀」,这个写得非常非常狠,费兰特对于怀孕和抚养的描述是一样的,因为孩子虽然生出来了,但还是像八爪鱼一样一种去索取的状态。总的来说,这部分讲述非常真实。

  简单心理: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确没有足够多地去谈论这一部分,我当时看完书还专门去问了我的妈妈,她跟勒达很像,也有两个女儿,没有太多外界的帮助,很吃力地把我们两个带大。我问妈妈,在我们小的时候,你是不是有书中勒达的这些感受,然后她说没有。我不知道是因为是过去了很久,她淡忘了那种感受,还是说作为我们的上一代母亲,那个时候对这部分(母亲的恨意)谈论地更少,可能她自己都没有意识,我可以恨我的孩子吗?可以讨厌他吗?

  陈英:死不认账?的确是,可能她自己也是在回避的一种状态,可以理解。有些情绪,好像不应该产生,就被屏蔽了,被自然地过滤了。但那不勒斯人(编者注:费兰特小说中塑造的大部分角色来自那不勒斯)可不会过滤,而是会去深入挖掘每一种情绪,甚至非常夸张地说出来。

  简单心理:其实心理学上也有一些理论,和费兰特关于母亲的这种理解很类似。比如说有个儿童心理学温尼克特,他提出来母亲做到 60 分就可以了,就是「足够好的母亲」,不需要做到完美,他其实也给了 40 分的空间去容纳母亲那些负面的东西。

  陈英:母女关系就是很复杂的,有的人可能要花一辈子时间才能意识到怎么去处理,她(勒达)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找到了一种自己可以接受的、平衡的关系状态(编者注:书中勒达离开三年后重新回到了女儿身边)。其实就是妥协了,少为自己活,多为两个女儿着想,慢慢就习惯了,也不是百分之百地接受,只是尽量为这两个女儿着想,就像你刚才说的,做六十分就可以了。

  ▷勒达的两个女儿:电影《暗处的女儿》

  简单心理:我记得您之前在采访里谈到《暗处的女儿》说:「我翻译得特别痛苦」。费兰特在早期的采访中也说到:「最让我忧虑、最害怕的书还是《暗处的女儿》。如果没有经历这本书痛苦、纠结的写作,我后来也不会写出那不勒斯四部曲。」您觉得当时最让您痛苦纠结的东西是什么?

  陈英:做翻译的时候,本身就会很疲惫,再加上这本书内容的冲击力超过了费兰特所有其他小说。因为我要进入她(女主勒达)的内心世界,那个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适、焦虑。虽然她人在海边,一个环境非常好、风景比较美的地方,但她焦虑,痛苦不安,担心忧虑,小说中都是这类跟心情有关的词语,内心空间全是痛苦和纠结。

  而且中间会有很多让我不适的情节,比如她很久之前在海滩上,和丈夫、孩子还有两个朋友在一起,她已经不掩饰自己了,在所有人面前都表现出一种歇斯底里的失控状态。这可能是一些让我觉得难以忍受的部分。

  02

  当母亲 是有意义的,但你要清楚其中付出的代价

  简单心理:其实这本书里塑造了不同的母亲形象。勒达在书中是一个很中产的、知识分子式的母亲,她有更强烈的自我意识,有学术上、事业上的追求。她在沙滩上遇到的年轻母亲尼娜代表的是另外一种,她年轻貌美,没有接受大学教育,在整个家庭里的权力地位也是更低的。您怎么理解在书中塑造的这几种母亲形象?

  陈英:尼娜她很接受「母职」,做母亲让她已经得到了完美的自我实现,不会有特别纠结的事情。她其实自我意识不强的,能完全投入到一段母女关系中去。但勒达作为一个中产阶级,还是知识分子,自我意识又强,她既想要成为一个完美的母亲,像尼娜那种,但是又放不下她自己的那一摊子事儿,要搞学术。所以当尼娜心无旁骛地照顾孩子,和女儿埃莱娜玩得特别好的时候,就会强烈地羞辱到勒达。

  ▷尼娜和女儿:电影《暗处的女儿》

  其实书里总的来说是三个母亲,还有勒达自己的母亲。这几类不同的母亲形象有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是什么呢?就是作为母亲的一种处境,是一种让人精疲力竭的状态。比如勒达小时候生活在海边,每次她去游泳,母亲就要操心,在游泳时被淹死了怎么办,受凉了怎么办?这种担心是做母亲最主要的状态, 勒达对她的两个女儿也是一直在担心,时时刻刻要想她们不要出什么问题,遇到什么挫折、风险。尼娜对她女儿的担心也是这样。

  我觉得这是很本能的东西,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女性,这种母性是野性的一部分。你看一只母猫,它对于小猫的那种保护欲是天生的本能,而且它会变得非常凶恶,这种强烈的感情是小说从头到尾贯穿的。但是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女性,教育和她的本能会产生一种冲突。受的教育越高,自我意识越强的话,这种冲突就越激烈。勒达一开始想用她所受的教育,她的自我去对抗另一种本能,但是实际上是不行的。所以书中最后给出的答案很清楚:就是勒达回来了,想让两者实现平衡。

  简单心理:勒达通过她那三年的探索,您觉得她是在某种程度上找到了一个平衡?但我也看到一些读者的评论,会觉得勒达的抗争失败了。

  陈英:她的抗争后来找到平衡了。因为她当时采取的措施(抛弃孩子)太极端了,所以导致这个事情过去很多年还一直在她脑子里回荡,伤痕已经留下来了。因为成为母亲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你看她以为自己很轻松,有自己的追求,有理想,还想做很多事情。但是孩子既然已经生出来,就是一种无法摆脱的状态,相当于不能抓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一样。所以她没有办法摆脱,最后还是不得不承认:两个孩子是她创造出来的最重要的东西。

  简单心理:其实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反而觉得有点喜欢勒达这样的母亲,大概是因为我的母亲是和她很不同的形象,她对自我的那部分好像是放弃了,几乎全身心地投入了母亲的身份里,因此我们的关系里有非常多的控制,我在无意识中一直试图去满足她的期待,这一度让我非常痛苦。但我同时又在想,作为勒达的女儿,会不会有另一种痛苦,那种被抛弃的恐惧其实会一直伴随着她们。就好像母亲怎么做都是不对的,都很难。

  我想知道您怎么看待,母亲该怎么维持「自我」和「母亲身份」的平衡?或者说,解决方案其实并不在母亲身上,而是在外界?

  陈英:的确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母子关系是比较封闭的,家庭变得很小,以前的家庭很大,人很多,大家都住在一起。其他人都会帮忙抚养孩子,母亲这个身份就淡化了,不会那么痛苦。其实也是现代社会带来的问题,只有一个母亲和孩子在封闭的环境里面待着,需要母亲单方面不停地付出情绪劳动,还有照料,它是孤立的状态带来的一种崩溃。如果外界能够去承担一些这样的劳动,肯定不会弄得那么悲剧化,就像书中的勒达,最后痛苦到受不了就逃走了。

  现在社会环境也是在巨变中的,后面没准会找到一些比较好的方案,让养育孩子不要变得那么孤立。

  简单心理:您觉得勒达这样的一个母亲形象,对当下中国的这些年轻女性读者可能有什么样的意义?

  陈英:就是要告诉这些年轻女孩子,真相是什么。因为我们到目前为止的叙事全是母慈子孝, 一种很和谐、甜美的关系。不过费兰特并不否认母亲这个身份,包括书中勒达最后也承认了,她还是觉得,无论做出任何科研成果都超不过她生了俩娃,这就是她最大的成就。甚至她后来几乎忘了丈夫是谁了(编者注:书中勒达和丈夫离婚),但两个孩子的存在非常真实。

  所以生孩子可能本身是一个要肯定的事情,做母亲肯定可以给人带来力量感、价值感、存在感的。但与此同时,费兰特肯定的话很少,小说中就有那么一两句。而鸡飞狗跳的事情,几乎从头到尾。费兰特想告诉女孩子什么呢?这件事情很好,但是你也要清楚这其中会付出什么样代价,你要清楚整个被索取的状态,你的崩溃,你的情绪,还有所有劳动。它是一种选择,你如果做出选择的话,就做好心理准备,它不是一个纯粹甜美的体验。可能就像任何一段关系一样,越痛苦的,反倒是越值得的。

  03

  母女关系中断后,如何重新赋予母亲权威

  简单心理:费兰特的很多作品里面,都一直在探讨母亲这个形象或者母女关系。但在中国的神话和中国文学里,母女关系其实是少的,可能比较多的是母子关系,父子关系。您可不可以结合《暗处的女儿》简单谈谈,对于母亲这个身份,费兰特一直想试图探讨的关于母亲的「母题」究竟是什么?

  陈英:费兰特的母题其实是跟女性的身份有关。女性在确认自己身份时会遇到巨大困难,因为父权社会所有的权力都是归父亲的,然后这个权力又转到儿子身上,但是没有转到女儿身上。所以母子关系是和谐的,发展到后来其实没有什么矛盾,但母女关系往往到最后发展成一种仇恨,所以这个关系是中断的。

  因为和母亲关系的中断,导致女儿缺少那种女性的权威,就很难获得女性身份的自我认同,很难自我赋权。费兰特一直在写母女关系,就是要先把这个问题(这次中断)给呈现出来。我觉得所有故事都是一个主题,她想要去修复,去反思怎么重新搭建这段关系,怎么从母女关系中获得力量,还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其实意大利有这样一批女哲学家,都在探讨这个命题,至少要在象征层面,重新赋予母亲权威,重建这种关系。

  比如在《烦人的爱》(编者注:费兰特的第一本书,从女儿的视角写了她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中就很明确,女儿穿上母亲的衣服以后说:「我就是阿玛利娅(编者注:母亲的名字)」,相当于是接受了母亲的权威,接受了母亲的力量。《暗处的女儿》也讲了很多,两个女儿要从母亲身上争夺她的魅力,就像是一场战争。「那不勒斯四部曲」中其实也有,莱农后来带着她母亲的手镯,甚至还要学她母亲跛脚走路,都已经到这个地步了。女儿就是要从母亲身上获取所有的东西,包括她的缺点,要找到那个力量的源泉。

  ▷莱农和母亲:《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

  简单心理:但很多我们这一代年轻女性一直在做的事情,反而和费兰特的主张相反,是怎么样可以更彻底地抛弃母亲。可能是因为母亲对我们的控制或她身上的那些软弱,如果我们想去重建女性身份,去寻找自我或者力量感的这部分,就是要很努力地否定我们的母亲,不要成为像母亲一样的女人。

  陈英:对,相当于和母亲背道而行,但你非常孱弱,无法获得真正的力量,会非常孤单。如果不扎根,怎么会长成大树?不过通过否认母亲去找到自我,也是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其实和书中勒达的做法也很像,勒达想摆脱她母亲,但她最后的那个处境,还是卡在这个问题上。尤其是她母亲后来去世之后,她自己后悔死了。这导致她一直非常虚弱,永远都是神经衰弱的状态,开车走路都恍恍惚惚,完全没有生活在当下,一直生活在过去。包括她把小女孩的娃娃偷走,其实也是精神失常的一种表现,就是没有处理好和母亲的关系,也没处理好和女儿的关系,问题就卡在这里了。

  04

  母女关系的核心是「友谊」

  简单心理:我记得您在采访里也说过:「一个人和母亲的关系是人生最重要的关系,女性和母亲的关系是一切关系的模板和投射。」那您觉得一个相对健康平衡的一个母女关系,它可能是什么样的?您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是一些阅读和翻译的体验简单聊聊。

  陈英:如果大家都是一种比较平静的状态,可能比较好吧。我现在跟母亲的关系就是这样,她不会试图去控制我,我也不会试图改变她,有什么事情还可以交流,就是非常友好的关系。

  「那不勒斯四部曲」中,莱农最后和她母亲的关系其实也达到了一种还算健康平衡的状态,她已经认识到自己过去走的那些弯路,也全然接受了她母亲,包括她母亲肆无忌惮对她的利用,她也都接受了。母女之间还是要有能量在流动,有情感的、物质的交流和互动,如果是完全隔绝的状态,也是很病态的。当然,如果对方的入侵性特别强,那还是需要反抗。

  但要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双方可能都要做一些努力。其实并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笔账,有的账能算得清,而有的账是算不清的,《暗处的女儿》中勒达到最后和她孩子的账也是没有算清的。

  ▷中年勒达:电影《暗处的女儿》

  为什么母女关系这么重要?因为一个女性长大后,她无法建立任何一段关系,超过这段关系。这段关系有范例性的作用:肆无忌惮地索取,毫无遮拦地表现自己的情绪,真的是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其实所有的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男女关系,最终还是要试图去建立一种友好的关系(男女关系其实现在也搞得挺糟糕的),有点像汪民安教授最近的新书提的观点:「亲密关系的核心是友谊」。

  这话其实最初来自于福柯,应该是《声名狼藉者的生活》那本,福柯当时就觉得男女关系挺差的。可能想着交个男朋友,两个男人之间会建立一种友好的、朋友般的关系,但后来福柯也发现一个问题:同性关系也是对于异性关系的一种拙劣的模仿。男女关系是一种范本,但它本身就很糟糕,所以相当于亲密关系的范例是没有建立起来的。男女没有建立起来,同志们也没有探索出一种更友好的关系。

  母女关系的根本也是一种关系,而且这个关系比男女、男男、女女关系都要更深刻,更强烈,也要去建立一种新的范例。现在费兰特已经把这些问题都呈现出来了,难题已经出来,范例还没有形成,到底怎么样去建立一种友好的关系?在一个男权社会,还是比较难的。友好的母子关系好像还挺好,范例很多,友好的母女关系的范例,还是有待建设。但其实目前秩序已经产生了一些晃动,再往前走走,在理论上再找到一些支撑,还是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力量的。

投稿邮箱:qingjuedu@163.com
相关推荐
为什么有些孩子对家长感情很淡漠?什么原因导致的?
为什么有些孩子对家长感情很淡漠?什么原因导致的?

原标题:为什么有些孩子对家长感情很淡漠?什么原因导致的? 为什么有些孩子

原创观点1分钟前

 孩子一生有三次叛逆期,家长一定要认真对待,吼只能
孩子一生有三次叛逆期,家长一定要认真对待,吼只能

原标题: 孩子一生有三次叛逆期,家长一定要认真对待,吼只能解决一时问题

原创观点2分钟前

男孩喜欢和家长对着干,其实是“它”在作怪,聪明父
男孩喜欢和家长对着干,其实是“它”在作怪,聪明父

原标题:男孩喜欢和家长对着干,其实是它在作怪,聪明父母都会这么做 最近

原创观点5分钟前

全职妈妈,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
全职妈妈,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

原标题:全职妈妈,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 气温降下来了,突然不像夏日的早晨

原创观点6分钟前

曾仕强:有的父母为了孩子都要累死了,就是因为不懂
曾仕强:有的父母为了孩子都要累死了,就是因为不懂

原标题: 曾仕强:有的父母为了孩子都要累死了,就是因为不懂福气 我们向来

原创观点7分钟前

一个摆烂的妈,才会拼命卷孩子
一个摆烂的妈,才会拼命卷孩子

原标题:一个摆烂的妈,才会拼命卷孩子 今天母亲节,祝自己快乐,也祝天下

原创观点10分钟前

当一个母亲决定「抛弃」她的女儿
当一个母亲决定「抛弃」她的女儿

原标题:当一个母亲决定「抛弃」她的女儿 成为母亲,在传统语境下是一件甜

原创观点11分钟前

和青春期孩子冲突不断,因为你总是说硬话、做软事
和青春期孩子冲突不断,因为你总是说硬话、做软事

原标题:和青春期孩子冲突不断,因为你总是说硬话、做软事 既连接又独立,

原创观点21小时前

预防校园欺凌,一定要做好这五件事!
预防校园欺凌,一定要做好这五件事!

原标题:预防校园欺凌,一定要做好这五件事! 连续担任27年班主任工作,一位

原创观点21小时前

朱清时:过度追求100分,消耗了年轻人探索世界的精力
朱清时:过度追求100分,消耗了年轻人探索世界的精力

原标题:朱清时:过度追求100分,消耗了年轻人探索世界的精力 高考制度虽然

原创观点21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