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规培生从医之路 如何走得更好更顺 2023年12月1日,山东潍坊,山东省首届内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竞赛举行。图为住院医师在比赛中。
原标题:规培生从医之路 如何走得更好更顺
2023年12月1日,山东潍坊,山东省首届内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竞赛举行。图为住院医师在比赛中。
规培生何逸在医院的置物柜里准备了一整套洗漱用具。
规培,全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3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要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医学生毕业后需要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培训医院接受3年系统性的临床训练。
规培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可以帮助医学生迅速从书本学习阶段过渡到临床实践阶段。10多年来,我国规培制度为医疗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年轻医学人才。作为筑牢医生职业起点的“基石”,规培制度如何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多名正在接受规培的年轻医学生,了解他们的心声和对职业的期待。
——
“有新生儿急性败血症发作,情况危急!”晚上8点,接到值班护士的通知,长沙某三甲医院儿科规培医生何逸步履匆匆地赶往抢救室。此时,抢救室只有他一个值班医生。患儿反复抽搐、高热、意识模糊,他和护士守在床前,一边维持其生命体征,一边向上级医生汇报,同时与焦急的家属不断沟通。患儿病情诊断涉及多学科,他又迅速电话联系其他科室的医生。“很多事情同时堆到面前,而整个病区只有我一个医生。”何逸说。
又是一夜未合眼。第二天上午10点交班后,何逸疲惫不堪,“感觉整个人要‘宕机’了”。这是去年11月一个周六的夜晚。当规培医生3年来,何逸时常经历这样的“不眠夜”。
“我明白,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专业医生,这是必经之路,经过3年实践我确实成长很快。”他同时期待规培生的培训机制、薪酬待遇、带教模式等能有更多改进,“让我们更有职业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
在不同科室获得不同工作体验
在规培期间,规培生们被分配到各个科室轮转,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执行情况,负责患者的全程管理。此外,规培生们还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活动、撰写医疗文书并定期参与医院考核。
作为一名规培生,何逸印象最深的是在麻醉科的经历。那段日子他几乎每天都在无窗的手术间里度过。从病人被推到手术室开始,推药、插管、做记录、监测生命体征,他一刻都不敢松懈。在一些较为复杂的手术中,麻醉医生要随时应对患者术中休克、大出血等突发情况,“非常紧张,经常会忙得晕头转向”。
直到手术结束,病人从麻醉中清醒过来,被平安送出手术室,何逸才稍微松一口气。往往前一名病人刚被送出手术室,下一名病人又被推进来。
在麻醉科值班的日子,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除了中午20分钟换班时间可以吃饭,其余时间如果没人接替,他都必须守在手术室里。
何逸记得,麻醉科厕所里有一方小小的窗户,窗户上原本贴着的磨砂玻璃纸,被人撕去了一角,和煦的阳光从那里透进来。
离开麻醉科后,何逸并没有得闲。在内科规培时,他会上普通班和值班两种“班型”。普通班早八晚五,中间有3个小时的午休;值班又分为白班和夜班,白班一般是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夜班接替白班,直到第二天上午11点左右查房结束,大概要连续工作18-21个小时。
在值班过程中,何逸要负责查房、下医嘱、写病历、管理当天出入院的病人、撰写各类医疗文书,如果碰上抢救,他要和值班护士寸步不离地陪在病人身边,监测生命体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抢救记录、病程记录等各类文书也不能落下。
每个月,何逸经历这样的值班大概4-6次。“值班的时候没有午休,晚上也无法休息,经常不能按点下班”。
但不同科室的情况也有差异。何逸说,值班的频率取决于当月该科室有多少规培生和值班医生。他在外科轮转的朋友曾连续上过72小时的班。
3月22日,记者实地探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该院一名全科规培生介绍说,不同科室的轮转运作体系不同,她平时上班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只要工作效率高,一般都可以准时下班,值班是4-6天一次,她并没有感觉到太大的工作强度。
除了科室人员的数量,不同科室的性质也决定了规培生的工作强度。在湖北某地级市三甲医院工作的主治医生林杰表示,一般来说,心内科、心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呼吸科、消化科等科室,因为病人多、需要特别看护,压力相对较大。
2020年,互联网医学平台“丁香园”曾对3023名规培生作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8.3%的受访规培生认为规培期间比本院住院医生工作强度大、时间长,55.6%的受访规培生则认为工作强度时间差不多。
“上级医生们比我面临更大的压力。”何逸发现,除了承担日常医疗外,本院医生还要面临科研等任务。
期待推动“同岗同酬”
在规培生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发工资的时候是学生,工作的时候是医生。”收入待遇是困扰规培生的问题之一。
在丁香园的调查中,27.5%的受访规培生表示每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一般而言,规培生的收入由基本工资、国家补助、工作性补贴3部分组成。基本工资和工作性补贴由医院发放。国家补助由中央财政提供专项资金,目前为每人每年2.4万元。
记者了解到,不同地区规培生待遇呈现出较大差异。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不少规培生每月收入可达上万元,而在省会城市一些头部三甲医院,每月平均四五千元。
不同身份的规培生待遇差异也很明显。目前我国的规培生大概分为3类:单位委培、社会人规培以及具有研究生身份的培训对象。根据《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单位委培和社会人规培的工资水平均会参照培训基地同等条件住院医师工资水平确定,而针对具有研究生身份的培训对象,仅规定培训基地可根据培训考核情况向其发放适当生活补贴。
“你值班多,拿钱就多。但一些医生宁愿休息,也不想赚那份钱。”何逸是专硕规培生,他的工资构成主要是医院补助、国家补助和值班费,在规培阶段,他每个月的总收入大概在2000-3500元。
据丁香园调查数据,每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受访规培生中,50.6%是社会人规培,44.9%是单位人规培,专硕生占4.4%。
何逸认为,目前待遇上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做到“同岗同酬”,许多专硕规培生每月拿到的收入仅能覆盖基本开销,缺少休息时间,生活上比较有压力。
在林杰看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同岗同酬”有一定难度,规培生的身份不同、资历不同,很难把他们放在同等条件下进行考核。“有的单位委培的人已经有执业证了,可以直接上手;专硕生可能还要上课、做实验,临床上也不太有经验。”他认为,应该进一步提高待遇,让规培生能保证一定的生活质量。
“当前我们在医教协同方面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完全解决。”陕西省某三甲医院教务部负责人张玲表示,除了待遇问题,目前对于专硕规培生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他们在规培的同时还要完成研究生的学业任务,在同等的时间里要完成两份任务,压力势必会更大。
何逸对自己的身份常常有种“割裂感”:在病人眼里他们都是“医生”,代表着医院的水准,但在医院内部,这些“医生”又被分成硕士、博士、外来规培生和本院人等不同类别。
医学生刘豆子回忆起自己当规培生的那段日子,感觉白天基本是在干杂活,晚上做科研。有收获的是,有的带教医师认真负责,会给她讲诊疗思路,让她掌握了很多临床实践经验。
对此,林杰深有感触,他曾负责科室大部分写病历的工作。他所在的医院会定期给每份病历评级,并与个人绩效挂钩,如果病历写不好,不仅规培生被扣钱,带教医师、科室主任都会受到影响。
如今,林杰也开始带规培生,他观察到,不仅是写病历,一旦规培生协助收治了1名病人,就要参与撰写全病程的医疗文书,包括但不限于住院知情同意书等各类同意书、手术评估单以及每天的病情记录、出院小结等,工作中需要足够的耐心、细致。
何逸现在的日常基本是医院和家“两点一线”,他感觉自己很难有时间走出医疗这个圈子,去认识更多的人。“没有时间、精力去经营一段感情,行业外的人没法理解你的工作”。
22岁的张昕即将在四川某医院开启规培生涯,作为社会人规培的他希望自己能平稳、有收获地度过这个时期,“要想当一名专业的好医生,规培是磨砺、提高自我的必要经历,不能让这么多年的书白读了”。
呵护怀抱希望的规培生更好成长
2014年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在全国推行。同时,中央财政自2014年起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专项资金支持,资金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3万元。补助资金三分之二用于补助参培住院医师,三分之一用于补助基地和师资。
2020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保障住院医师合理待遇,住培基地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物价变动、所在地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等因素,结合实际制定培训对象薪酬待遇发放标准。
近年来,不少医疗领域专家建议完善规培制度,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陆续推出各项改革措施。
2022年8月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全面实施临床学生/学员基本奖和绩效奖同岗同酬制度,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所有在籍成员纳入,开启业内先河。此后,陆续有医院尝试同岗同酬制度。
在完善同岗同酬制度的同时,规培生的身份认同问题也提到政策议事日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两个同等对待”:一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当年报考并录入“住培”,在结业后可享受本科应届生“校招”待遇;二是“住培”结业的本科学历临床医师,在求职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应与临床医学专硕(四证合一)同等对待。有关业内人士指出,落实“两个同等对待”政策是我国推动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和人事薪酬制度、破除“唯学历”的重要举措。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规培制度中“住培人员”和“专硕研究生”的身份冲突问题,全国政协常委王辰建议取消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专硕考试,毕业生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为住培学员,一年后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通过者(通过率约为70%)同时进入专硕培养,培训与学习结束后,通过住培结业考核者获得专业医师资格证书,另达到授专硕学位条件者加授专硕学位证书。
张玲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目前规培生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专硕生身上。他们不仅要面对临床医疗、科研的压力,还要面对未来考博、找工作等压力。这对医院管理工作也提出挑战。
为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身份转换,她所在医院在学生入院、入基地教育、入科室等各个环节设置了课程,除了进行跟医疗相关的培训外,还围绕“角色如何转变”“在医院遇到特殊情况如何调适”等话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
此外,该医院教务部从去年年底开始着手构建较为完整的人文思政教育体系,包括对学生、带教医师等的一系列课程培训和活动。希望通过完善这一体系,让学生更快地建立职业自信,健全身心发展。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医学生能够独立执业之前,老师们都是伴随式培养。”在张玲看来,无论是临床经验的传授,还是对学生心理的引导,带教医师、学校导师都是非常关键的角色,要知道怎么去帮助学生。“这对综合能力要求很高,不是说你教会学生做个手术就够了,还包括人文沟通,全方位地引导学生”。
张玲发现,国家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来,许多医院开始注重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现在各级医院都在关注这件事情,在申请住培基地上都很积极,成为基地之后,会经常组织医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的各种师资培训,以提高教学水平。
为规培人员减负、提升待遇、增强身份认同,国家政策一直在推进。在采访中,多名规培生表示,希望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同岗同酬”制度,解决临床医学专硕生面临的经济待遇问题和身份认同问题,进一步推进“医教协同”。
“许多医学生怀抱希望,想要成为真正的白衣天使。期待在这个过程中,能为他们减压、减负,呵护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成长,为我们的医学事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张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