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985博士妈妈大哭上热搜,崩溃感正在席卷这届中产父母 不久前,有段视频冲上了热搜,一位985博士毕业的妈妈辅导四年级的女儿写作业,结果被气
原标题:985博士妈妈大哭上热搜,“崩溃感”正在席卷这届中产父母……
不久前,有段视频冲上了热搜,一位985博士毕业的妈妈辅导四年级的女儿写作业,结果被气得大哭。
在视频中,孩子委屈地抹着眼泪,妈妈则对着镜头哭诉:
“就几个生字,她写了3个小时。”
“我都不想做她妈了。”
“我也想控制我自己,不想骂她……”
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此前就有#清华爸爸辅导作业崩溃锤墙#的话题同样冲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图源 | 微博截图
平时母慈子孝,一写作业就“鸡飞狗跳”,这是很多家庭的常态。有时在家长看来十分简单的题目,可孩子却怎么教都不会做。
这对于学霸父母而言,可能更难接受:爹妈的智商都不低,提供的教育资源也不错,为什么孩子就是不如自己呢?
父母的学历和智商都不差
孩子却成绩落后
很多学霸父母本以为,凭借着强大的基因优势,孩子应该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学业上步步高升。
可万万没想到,他们的孩子不仅资质平平,有些甚至还成绩垫底……
在北京卫视一档亲子真人秀《敞开心扉的少年》中,来了这样一个三口之家:妈妈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爸爸是俄亥俄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双料硕士。
然而,他们13岁的儿子在最近一次期末考试中,数学只考了29分,位列全班倒数第一。
图源 | 腾讯视频
不光是这些学霸父母,连北大教授丁延庆都曾在视频中吐槽:每天给女儿辅导作业都会怀疑人生,和自己当年相比,差太远了!
丁延庆教授小时候被称为“神童”,6岁就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本科就读于北大,之后进入哥大深造,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大博导、副教授。
他的夫人同样是北大毕业,然而,女儿似乎完美地避开了父母的“学霸基因”,甚至数学还考过倒数。
对此,一些网友锐评:生娃真的就是开“盲盒”……
孩子成绩不如意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父母的学历和智商都很高,为什么孩子偏偏学习不好?
其实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早在1886年,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达尔文表弟)研究了1078对夫妇及后代的身高后,发现父母是高个子,孩子的身高也许高于平均身高,但不见得高于自己的父母。
这说明到一定程度后,后代的身高会往平均身高回归。在遗传学上这个概念,叫“均值回归”。
也就是说,假如父母辈在某一方面的水平越高,他们的孩子越有可能在这一方面的成就趋于平凡。就算能比普通人好,但基本上也很难赶上父辈。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学霸家长未必擅长教育。他们自己擅长学习,并不意味着在教育方面有专业知识。
而且,正因为自己很 ,所以他们习惯于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甚至对孩子的教育功利心也变得更强。
在这样的期待下,孩子早已在无形中背负了巨大的压力。
曾经见过一则报道,父母均为博士,女儿学业压力很大,难以达到父母的要求,因此产生了轻生的想法,在留下一封英文遗书后服药自杀。
仔细想来,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的认知偏差确实存在。
很多时候父母总以自己的视角去判断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越是高知父母,对知识掌握越深,这种情况就越普遍。
学会换位思考
让孩子做真正的自己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成才,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天才只是少数,孩子平凡普通才是世间常态。
学会认清和接受孩子未来不如自己的事实,并做到换位思考、理解和包容,是父母需要学习的一课。
比如辅导孩子做作业这点,很多家长习惯从自身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下意识把自己的感受代入到孩子身上,自己觉得题目简单,就认为孩子一定会做。
其实每个人的身份、经历、知识积累、看问题的角度,都会导致体验和感受的不同。
有些知识点你已经掌握了二三十年,再加上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对它的理解已经非常纯熟了。可这些知识点在孩子的认知储备库里是全新的,对他来说确实有难度。
这种时候不要过于着急,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和高度解决问题,去揣测他的心情,多给他一点时间消化理解。
而且,一个孩子 与否也不该单纯用学习成绩来衡量。每个孩子天生有不同的特点,也许在学习上没有优势,但在其他方面有独特的天赋。
家长应该努力在孩子身上寻找闪光点,而不是仅凭一张成绩单就全盘否定孩子的人生。
正如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所说:
“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教会孩子怎样去选择,选择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专业,发展哪部分爱好,放弃哪些爱好。 ”
如果真的爱孩子,就不要用自己的期待束缚他,而是接纳他本来的样子,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开启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