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改名热背后,高校争夺的究竟是什么? 滨州学院拟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 据澎湃新闻报道,11月6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发布了《关于拟同意设置
原标题:“改名热”背后,高校争夺的究竟是什么?
滨州学院拟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
据澎湃新闻报道,11月6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发布了《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对拟同意设置江西飞行学院等8所学校予以公示。其中,潍坊医学院更名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以及滨州学院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引发了舆论热议。
对于潍坊医学院来说,终于挂上了“省字头”,哪怕是“第二”,被认为升级了。之前报考指导网红张雪峰曾多次推荐滨州学院,让考生趁着没改名抓紧报考,否则今后“高攀不起”,果然这次真的改名了。
“学院”更名“大学”,摇身一变成凤凰,早已不是新鲜事。比如如今人们耳熟能详的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均是在2006年由“学院”更名而来。2015年,泸州医学院更名西南医科大学,分数线在一些省份连续8年攀升,这两年又顺利拿到博士学位点、入选省重点院校,更是被一些网友戏谑评为“改名最成功的大学”。
有媒体统计,仅2023年年初,就有超20所高校公示了更名大学的计划。不过,在改名这件事上,最终能如愿以偿的高校只是少数,更多二本、民办、专科院校的改名之路并不顺利,有的高校甚至申请十余年未获批复,依然在屡败屡战。高校“改名热”的背后,其实是一众普通院校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与资源竞争白热化时代积极突围的尝试,不能片面地用“急功近利”去审视。
高校的良性发展有赖于优质的生源,生源又主要由高招的分数线决定。根据教育部网站信息,目前我国在册的普通高等学校共有2820所,其中本科院校1275所,高职(专科)院校1545所。越是在低分数段,可以投档的高校越多,学校之间的招生竞争也更激烈。
事实上,除了“985”“211”等头部院校以外,多数地方院校平日里获得的曝光量极为有限。这也导致分数处在中后段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能够参考的信息有限,大多凭第一印象来给高校排序。此时,一些刻板印象和片面认知则会让部分高校在校名上吃大亏,比如“大学”远比“学院”有实力、省一级的高校要强于地市一级……
除了招生以外,这种误解也会影响高校的招才引贤、项目落地甚至是学生的实习就业。一些名为“学院”的本科院校常常被误认为专科学校或联合办学,遗憾错失了很多发展机遇。因此,在校名上“动刀子”,就成了这些院校提升形象与口碑最迫切、也最立竿见影的举措。
校名作为高校的一张名片,除了彰显学校的办学层次以外,也是向公众传达办学理念和特色的重要窗口,对于一些“小而精”的学校更是如此。就比如此次更名成功的山东航空学院,航空高等教育特色办学优势突出,2006年就设置飞行技术专业,成为全国首所培养飞行员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也是我国六大航空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更名前的“滨州学院”就很难传达这样的信息。
此外,国家对高校命名有严格的规定,在教学软件与硬件层面都须达到相应的标准,这也会倒逼有改名需求的院校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比如,《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明确学院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30%,而大学的这一比例一般应达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应达到20%以上,一些学校和地方由此加速了引进人才的脚步,不断提高配套待遇,也是一件双赢的事。
以校名的响亮程度来衡量一所高校的水准终归不可取。就像在教育部今年公布要警惕的“野鸡大学”名单里,不乏“神州大学”“中国建设工程学院”这样高大上的命名;放眼世界,麻省理工学院办学160多年未更名,一些“分校”在各大排名中也名列前茅。同样,单凭一次改名,就想让高校的办学水准发生质的变化,也是其不能承受之重,学科建设、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这些问题更值得大学投入心力。
毕竟,名字只是大学的面子,一所学府要能走得更久,还得有殷实的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