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未成年主播忙着挣钱找成就感,未成年粉丝忙着花钱刷存在感的现象近乎常态,由于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未成年主播与日俱增,有人说对于我的主播未成
“未成年主播忙着挣钱找成就感,未成年粉丝忙着花钱刷存在感”的现象近乎常态,由于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未成年主播”与日俱增,有人说对于“我的主播未成年”这一现象不可全盘否定,也有人说未成年人过早参与直播弊大于利,“未成年主播”数量无度增加、直播内容无规失序、参与目的功利性明显等问题,对青少年的成长势必会造成不利影响,也可能会加剧社会浮躁、攀比的不良风气,加剧社会焦虑,应引起家庭、平台、民众乃至全社会的关注与警觉。
从青少年自身来看,青少年自身思想仍不够成熟、生活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盲目跟风;从网络平台方面来看,平台为了利益打开方便之门。自带收益的“未成年主播”成了平台的聚宝盆,平台为了自身利益考虑,自然对娃娃主播一路绿灯;
从家庭方面来看,个别家长被直播收益的“短利”蒙蔽了双眼。家长对于孩子沉迷于网络、热衷做主播,甚至对于观看、传播不良内容视而不见、默许纵容,成为了“未成年主播”人数与日俱增的“内在助力”;从社会方面来看,“未成年主播”越来越多的原因在于专项立法的空白。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或行业标准对于直播的年龄和权限进行明确限定,专项行业立法的空白以及管理规范的缺失,必然会导致未成年人过早、过多的接触、参与网络直播。
要规范“未成年主播”的参与数量和视听内容,也应从未成年人自身、网络平台、家庭、社会,以及整个舆论环境方面入手:首先是未成年人自身要自律自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立下鸿鹄志,不满足于被打赏被点赞,应在品德修为和锻造本领上下功夫,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其次是家庭教育须正确指导,牢记让孩子成长成材才是关键,;然后是网络平台应规范审核,给娃娃主播们撑起保护伞;政府要完善政策法规为青少年保驾护航;最后是整个社会舆论氛围的健康引领。孙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