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月14日,15岁的苏州市立达中学初三(19)班学生王诗瑶翻开成绩册上的期末评语,读到了这样一段话:C(石墨)=C(金刚石),看似平淡无奇的石墨,在特定条件下
1月14日,15岁的苏州市立达中学初三(19)班学生王诗瑶翻开成绩册上的期末评语,读到了这样一段话:“C(石墨)=C(金刚石),看似平淡无奇的石墨,在特定条件下也能转化为璀璨夺目的金刚石。在积极进取中,你也一定会获得华丽的转身,寻找光彩耀眼的真实自己。”王诗瑶高举着成绩册,兴奋地向伙伴们“炫耀”着班主任兼化学教师薛磊给予她的特色评语。(2月1日《中国青年报》)
一个期末评语能让被评者兴奋不已,并成为向旁人“炫耀”的资本,足见其有非常鲜明的特色。相比于传统略显格式化的评语风格而言,“化学风味”的评语让人眼前一亮,既打上了学科印记又彰显了独特的个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体验到了文字的巨大魅力,对评论者以及用评论方式表达的学科,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术业有专攻,学科之间有区别,不过在原理上基本相通,看似枯燥的化学公式,也可以用文字让其生动起来。如同音符一样,单个音符表达不出来复杂的内容,听起来还略显枯燥单调,但组合在一起就千变万化,成为令人赏心悦目的音乐,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婉转悠扬,时而高山流水,时而阳春白雪。就化学学科来说,化学元素也好,化学公式也罢,化学反应也就是做人的原理,把严肃而程序化的期末评语,用专业的语言诗意呈现出来,并且每个人完全不同,做到这点很不容易。
这既需要当事人有很高的专业素养,也需要将这种素养转化成一种能力。偶然性或个体化的点评并无多大挑战,不过对于数十名学生,都能做到个性化、精准化和贴切化的评价,让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体会和感悟,必然要付出极大的艰辛。这样的“创意”实现过程,对身心是一种巨大的考验。面对程序性工作,如果没有较高的工作标准,完全可以采取习惯性的表达方式,中庸之道既省心省事也不会让外界质疑。能超越常规并把创意做成如此广泛的影响力,这样的行为值得点赞。
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化学风味”在激发学生对学科巨大兴趣的同时,也展示了自身的强大人格魅力,形成了潜移默化的示范带动。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这种细节性的关注和表达,让被教育者将会从中获得巨大收益。从教育本身的视觉来看,看似轻描淡写的“化学风味”评味,则是“有心教育”的细节性体现,也为如何履行好教育职责,更好的做好教育带来了启示。
教育讲求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素质化教育”的路径实现,更为关键的在于教育者的实践。一方面,教育要尊重和满足个性化的需要,而不能千篇一律和千人同面,实现差异化和特色化才能让每个人“不走寻常路”,让被教育者能更加茁壮成长;另一方面,教育既要注重宏观性方向的科学性,也要注重方式的合理性,甚至包括趣味性。只要注重了方式方法,就能让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有趣起来,能最大性调动和激发起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和积极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率的兴趣和爱好。
能让期末评语充满“化学味道”,能把“化学原理”融于期末评语中,这正是“有心教育”的具体化,也提供了“如何实现素质化”的样本参照。教育的首先之本在于教育者,教育者要让自己的职业变得光彩夺目,成绩斐然,关键在于用心用情用力。只有心系学生情牵教育,就能不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创新创造,并找到让每个孩子都欢迎和喜欢的方式,让他们在快乐与阳光中去成长,以他们的幸福实现来赢得教育者的至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