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点名不规范用语 让 语言文化借助“互联网+”传扬
摘要: 语言文字承载着中华5000年的中华文明,见证着历史的沧海桑田,对于语言文化的重视和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网络与人们生产生活的高度融合,
语言文字承载着中华5000年的中华文明,见证着历史的沧海桑田,对于语言文化的重视和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网络与人们生产生活的高度融合,对语言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像“点赞”“正能量”“硬核”等词语的创新创造包含着对这个时代的肯定,也是对语言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但我们不得不警惕,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像“人艰不拆”“十动然拒”等生搬硬造的词语,甚至是低俗用语,更有人将其融入微信表情包,或者用于“博眼球”的标题中,迅速在网络中流行开来。这不但影响了积极向上的网络生态,也是对语言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冲击。
尤其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年龄小、好奇心强,总喜欢去尝新鲜事物试,且分辨能力差,只遵循“好玩就行”,或者“别人用我也用,别人会我也会”的从众心理。网络如此流行的不规范用语,势必会在青少年中快速传播开来,不但对青少年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因此影响到身体和生理健康。
对于互联网在语言文化上的影响,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一棒子打死”。如果引导得当,互联网的深度融入会让 语言文化以更加快捷、更加易于接受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首先,还是要在顶层设计上下“真功夫”,出台相关政策、意见和实施办法等高屋建瓴,指导工作开展;再者,也要在监测监管上下“狠功夫”,利用大数据动态监测语言生态活动,发现不规范、不文明现象第一时间进行整改,低俗用语更是要列入“黑名单”,保障网络语言环境的积极健康;最后,要在语言文化传承上下“大功夫”,利用“互联网+”组织诗词朗诵、汉字解读等相关活动,并在各大主流媒体和平台转发,助力 语言文化传扬开来。张雨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