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一位江苏家长在自己发布短视频中怒吼道。一声怒吼迅速引起热议,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视频的最后表达了该家长的不满:教是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一位江苏家长在自己发布短视频中怒吼道。一声怒吼迅速引起热议,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视频的最后表达了该家长的不满:“教是我教,改是我改。还要昧着良心说辛苦了,到底是谁辛苦?”该言论引起的不少家长的共鸣。
家长群如今已然成为学校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家长群成立的初衷是为了方便老师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在校的情况,让家长和学校更好的配合协作。但是,不知何时开始家长群就渐渐“变味”了,老师在群里布置作业,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回复晚了随时可能被“点名批评”,有的家长在群里花式夸老师、攀比、发广告。变了味的家长群成了压垮家长的“压力群”。
“子不教父之过”,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确实应该在培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学习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所以“家校共育”的理念并没有错。同样,学校也应当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不能把学校应尽的责任“甩锅”家长,这样非但不能调动家长监督、教育孩子的积极性,反而适得其反让家长们在重压之下喘不过气来。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必须划清学校和家长的责任界限,明确责任。“教书育人”对于学校和家长来说缺一不可,学校应该承担起主要“教书”职责,传道受业解惑,对于布置、批改作业、做手工等职责还是由学校来承担更加专业、科学和有效。家长要承担起“育人”的责任,督促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教育孩子尊师重道。
家长支持和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不过度参与和代劳,学校承担起学校分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良好的家校关系构建了,还有一个学习主体不能忽视,那就是孩子本身。孩子学习不是为了家长学,也不是为了学校学,作为学习主体的孩子往往在家校之争中被忽视,这就凸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缺位。所以家长和学校都应学会放手,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责任意识,主动学习,对自己负责。
家长不越位,学校不缺位,孩子回归本位,三方共同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形成合力,相互配合才能让家长群不再焦虑,给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祁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