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秋招企业招聘减少,再加上毕业生人数增加,部分毕业生面临慢就业的境遇。其中,以二本高校为代表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学历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秋招企业招聘减少,再加上毕业生人数增加,部分毕业生面临“慢就业”的境遇。其中,以二本高校为代表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学历拼不过重点本科生,技术上比不了专科生,实现较为满意的就业更为困难,成了就业“夹心饼”。(中新网10月21日)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智联招聘共同公布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在智联招聘平台上针对应届大学生发布的岗位数同比下降7.1%,而投递简历的大学生同比上升35.2%。疫情暴发后的2月至6月,智联招聘平台新发布大学生岗位数同比下降15.5%,而在智联招聘平台投递简历的应届大学生同比上升62.7%。今年疫情的爆发加上近年来就业压力的持续增加, 普通二本的应届毕业生工作就更难找。
有很多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刚毕业前雄心勃勃,满怀期待的投简历去面试,然而很快被现实所击倒,工作和专业不对口、心仪的岗位自己能力不够、有些工作待遇一般又不愿意做、再不然企业要求你有工作经验、再加上企业择优录取985、211的学生、还有一些学历不如你但是有良好工作经验的竞争者,那么到了最后,一些普通高校毕业生对工作的要求仅是能养活自己就成,很多转头就去干了销售类的工种,白白浪费了大学四年学的知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本身,一些大学生在考上大学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经常逃课出去玩,上课玩手机,到最后期末的时候再拿出高三的学习精神努力一周,不挂科就行,到了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就发现自己能力完全不够,开始陷入无用的焦虑中;二是学校本身,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大都是专业知识方面的讲解,过于注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讲实用技能的很少。
所以普通高校的学生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在上学时多学点知识,技不压身。觉得学历没优势,想再提升可以准备考研;或者多考一些证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会计证等作为自己简历上的装备;除此之外,在投简历之前,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不要好高骛远,多选择一些自己大概率能进的企业。
学校方面也要加强注重人才培养实用性的意识。要改变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教学、学术训练、社会实践、学生管理、课外活动等环节、全方位、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曹寅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