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尺讲台为授业 饭圈教师怎可荒唐 XX哥哥你很好,我们都很喜欢,冲啊。视频中的几十个孩子在课堂上做着整齐划一的动作,在一位教师粉丝的引导下,齐
三尺讲台为授业 饭圈教师怎可荒唐
“XX哥哥你很好,我们都很喜欢,冲啊”。视频中的几十个孩子在课堂上做着整齐划一的动作,在一位教师粉丝的引导下,齐声喊出了这句应援口号。近日,这则小学生应援视频迅速火遍了全网,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目前,经当地教育局核实后,这位组织学生应援的教师已被停职停课。
追星行为本身只是对精神需求的一种外像表现,粉丝在业余时间录制小视频为喜欢的明星进行应援尚可理解,但是这名教师却利用自己的职业之便错误地引导了学生,将莘莘学子变成了追星应援的“工具”。青少年的教育关乎祖国未来,这次事件折射出的不仅是教育管理的漏洞,更是为当前社会敲响了一记响亮的警钟。
偶像于很多青少年甚至成年人而言,充当着寄托感情和抒发想法的虚幻对象这一角色。而“饭圈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打破了粉丝与偶像之间的“次元壁”,让粉丝得以“陪伴”偶像的成长。但当粉丝通过社交网络聚集起来形成社群后,有时会过于“疯狂”,当圈子之间的摩擦升级到骂战乃至网络暴力时,对在“旋涡”中心进行情感宣泄的一些青少年粉丝,可能会产生较大消极影响。
“饭圈”的本质其实就是粉丝经济。偶像工业把不同对象的欲望进行类型化,并将其制作成可复制的商品。当高度商品化的偶像以被设定好的人设、形象出道后,饭圈之间便开始了新一轮的“造神”比赛。粉丝为了让偶像更成功,就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打榜、应援。但让大多数在校青少年粉丝苦恼的是,他们可以投入的时间和金钱都很难达到饭圈的追星标准。
但“饭圈”并不是原罪。面临“饭圈文化”的汹汹来袭宜疏不宜堵,“饭圈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饭圈”之间摩擦大多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过于武断的一刀切疗法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
个体间对喜好的交流尚有摩擦,更何况上升到群体间的思维碰撞。但如若逾越了红线,任何个体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在红线内既应积极引导具有较强文化创造力和影响力的“饭圈文化”向正能量发展,也应找到更好的方式去引导和塑造青少年积极正向的三观去面对各类新兴文化。温室内的花朵,终将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绽放,而“饭圈文化”可能不过是其中的几滴雨珠。
对于大多数青少年而言,追星仅仅是一种兴趣,正是对现实生活中直接精神需求难以满足后的一种补偿,这也是粉丝追星的根本动机。对此,应尊重青少年这一兴趣本质,并通过切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来增强青少年的分辨能力,培养他们形成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意识到追星并非“造神”。从文娱明星到各行各业的先进工作者,闪耀着星光的是他们所创造的优秀作品和工作实绩,追星本应是鞭策自己追求卓越。只是执念于所谓的人设和外貌,又和把玩泥塑有何区别?王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