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爱无疆惩戒治疗,最可怕的是对棍棒教育的认可 尽管已经过去了快两年,苏星还是偶尔会梦到她在大爱无疆游学营里被惩戒的经历有人用戒尺打她屁股.她
“大爱无疆”惩戒治疗,最可怕的是对棍棒教育的认可
尽管已经过去了快两年,苏星还是偶尔会梦到她在“大爱无疆”游学营里被“惩戒”的经历——有人用戒尺打她屁股.她16岁确诊躁郁症,“走投无路”的父母尝试了无数种方式,在她20岁那年夏天,将她带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参加一个叫“居裕然”的人开办的游学营.在那里,所有人都换上了统一的制服,饭桌上每个孩子都要向父母敬酒,不守规矩要接受“惩戒”.苏星尝试过逃跑、报警,但最终还是被送了回去,接受“惩戒”.
办游学营治病,你不得不佩服开办者居裕然具有独到的眼光.这是一个看似极度冷门的领域,却有着极为强烈的市场需求.家庭教育的预期之差,两代人之间的心理鸿沟与观念差异,会引发矛盾与冲突,并带来心理上的疾患,比如16岁确诊躁郁症的苏星,独自生活而不愿回家,平时几乎不回家,拉黑了母亲的联系方式,偶尔只跟父亲交流.
这属于常见的郁抑症的症状,药物和心理双重介入的治疗才会产生最好的效果.令人不解的是,苏星的父母都是医生,相比于其他人更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去审视与面对问题,主动接受和实施科学的医生治疗,而不是对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全盘否认,以及“药物不可能改变一个人的思维,还有很多副作用”,而对“惩戒”教育奉若圭皋.
“大爱无疆”惩戒式治疗和教育模式,于情于理于法都说不过去,荒唐不经还会产生极坏的负面影响,在加重孩子病情并产生长期的心理阴影,破坏孩子与父母之间原来就脆弱的关系.吊诡的是,这一粗暴的理念与做法,却收获了一批忠实的粉丝,包装并不精深的营销模式也收割了一波波韭菜,个中原因就很值得探析.
一个因传销被判刑的创办人,当他开辟新的领域之时,沿用的依然是传销的模式,比如用宣称能解决“人生无目标、学习无动力、磨蹭拖拉、沉迷网络、初恋漩涡、厌学逃学、休学辍学、黑白颠倒、啃老蜗居、对抗父母、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作为噱头,能产生最大的宣传和吸引效果,让那些“走投无路”的父母找到了最有效的办法,最快捷的通路,最畅通的出路.用“分享会”和一对一“链接”进行理念灌输和强化,再以棍棒惩戒的方式加持,在短期内可以收到极好的效果,比如被治疗者的“顺从”和“乖巧”等.这种表面现象蒙蔽了父母的眼睛,但同时也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孩子不再具有自身鲜明的个性和“判逆”,连抑郁症、躁郁症等精神类疾病所常见的症状也消失了,“神奇的理念”和“神奇的方式”就会被不加怀疑的接受.
通过孩子不断的举报和维权,警方开始介入调查,“大爱无疆”游学营也开“开始进入集体静默”的状态,但有了部分孩子的“情况说明”,以及“游学”的简单程序性构架作为掩护,事态的最终走向还需要观察和关注.“收费太贵”和”有钱人的游戏”,何以会收获一大批坚信不疑的受众,具有传销前科的开办者,被视为“铁人、侠客、非人类、灵魂摆渡人、上天派下来驱魔的怪兽”,其实要人“棍棒之下出好人“的教育理念上去找原因.
在教育未能达到预期,而孩子又个性鲜明的情况下,很多父母并没有从自身去反思和调整,采取更加科学和合理的方式,而是寻求更功利和快捷的通道.孩子不按自己的意愿和设计的路线去走,而是有了差异极大观念和想法,双方就必然会产生对立和冲突.此种情况下,“惩戒“与“暴力”则成为很多家长的 ,传统的教育因子在内心变得越来强烈,在自己因为溺爱和纵容而不忍心下手时,假以别人的手达到自己目的,则是“大爱无疆”惩戒治疗获得青睐的诱因.
棍棒教育的土壤极为浓厚,有了传销营销学的推波助澜,从而产生了新的变异.“大爱无疆”惩戒治疗,最可怕的是对棍棒教育的认可,那碗治疗心灵的温润鸡汤,才是最值得警惕的精神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