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取消DEI,恢复标化,中国留学生又好起来了? 距离疫情最动荡的时期也已经有几年了,美国高校的招生政策再次迎来巨震! 曾经被标榜教育公平
原标题:取消DEI,恢复标化,中国留学生又好起来了?
距离疫情最动荡的时期也已经有几年了,美国高校的招生政策再次迎来巨震!
曾经被标榜“教育公平”的Test Optional政策逐渐退潮,取消的标化成绩最近也纷纷被各大高校恢复了。众所周知,比成绩,中国学生是无敌的!重新恢复标化成绩,对于擅长考试的中国留子而言,无疑是重拾优势!
再加上,川普上台要全面取消DEI,其实对亚裔而言也算是好消息。毕竟在之前的DEI招生政策审核中,由于亚裔实在是过于突出,不仅吃不到政策的红利,反而还会牺牲亚裔原本赢得的利益。换个角度看,取消DEI对亚裔来说也算是利好消息。
两个消息叠buff般的陆续官宣,这是中国留学生又好起来了?还是只是看起来表面变好了,但实则背后隐藏了更隐蔽的精英主义逻辑?
01
恢复标化成绩的高校都有哪些?
疫情期间以及疫情刚过去的那几年,Test Optional一直都是很多美国高校招生中的一大政策。但随着疫情影响范围越来越小,美国高校也开始重新思考新的招生政策,最近,不少大学都官宣了从26fall起,重新恢复标化成绩强制提交。
1
这些美国高校官宣重新恢复标化
早在1月,迈阿密大学就官宣将从2026年申请季开始,结束疫情期间实施的Test Optional政策,除个别情况外 (如表演艺术类、作品集类申请者等特殊情况),大多数高中生在提交入学申请时, 均需提交SAT或ACT考试成绩。
恢复标化的原因,是校方认为将SAT或ACT考试成绩与学生高中成绩及其他因素结合在一起, 更有助于形成学生完整的申请审核流程;此外,据迈阿密大学的 数据显示,标化考试成绩可以预测学生未来学业是否成功。
宾大在2月14日也恢复了2025-26申请季需提交标化考试的要求,但面临“参加考试困难”的申请者可以在申请中提交考试豁免。
宾大招生办表示,恢复这一要求的目的是为了 消除申请者在决定是否提交标化的不确定性, 且招生部门也会根据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的优劣进行招生考量,而SAT和ACT成绩便是帮助招生部门在录取中获取申请者更多相关信息、全面评估的一份申请资料。
就标化考试提交与否, 哈佛最初依旧维持了Test Optional政策,但近期宣布变化, 要求从2029届开始,申请者必须提交标化考试成绩;针对无法参加SAT或ACT考试的申请者,学校也接受其他考试成绩,如大学先修课程或国际文凭考试。
恢复标化提交的学校
除了以上三所学校外,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达特茅斯学院、康奈尔大学、布朗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乔治城大学、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佐治亚理工大学等校,维持了多年Test Optional政策后,在2025-26年的招生周期内, 也恢复了提交标化成绩的要求。
仍然实施Test Optional政策的学校
不过,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埃默里大学、杜克大学、西北大学、范德堡大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南加州大学、纽约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等校仍然实施Test Optional政策,在申请中无需说明不提交标化成绩的原因,且 不提交也不会使其申请在审核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2
为何这么多高校重新拥抱标化?
本来Test Optional政策实施得好好的,为何那么多美国大学在2026申请季一水地强制要求提交标化?为何标化在申请审核中如此重要?
一如刚刚迈阿密大学校方所述,很多大学都认为标化成绩可以反应学生未来学业的成功率。
据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拉吉·切蒂团队针对2010-2015年入学学生进行的追踪分析显示
SAT成绩与毕业生收入、学术成就的关联度显著高于高中GPA成绩。
换言之,标化虽然无法完全剔除标化资源不平等的影响, 但的确可以更客观的地预测学生是否可以适应大学课程。
这一观点在达特茅斯的调研中也得到了证实,针对2017-2022年毕业生的调查,达特茅斯发现,SAT成绩能更好地预测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绩点,反观高中GPA成绩和大学几点的关联度几乎毫不相关。
t)
再结合当下高中成绩因“分数膨胀”,论文人均“A”、“B+”的无效指标的状态,标化自然就成了招生官眼中相对更加可信的一大标尺。
恢复标化成绩提交,对中国留学生群体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中国留子历来擅长各种应试考试。强制性提交标化,反而还能令中国留学生凭借着高分标化,在申请中新增一大闪光点。
当然好消息也许不止一个——
02
DEI全面取消,也是中国留学生的重大利好?
很多留学生对DEI (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都并不陌生,这一政策 旨在于确保被那些历史上被边缘化的群体获得更加公平的待遇,比如非裔美国人、LGBTQ+社区成员、残疾人以及美国其他少数族裔等等。
当然,DEI也是过去美国各大学崇尚招生标准之一。不过,在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其中一把火,就是“干掉”DEI。
先是特朗普签署了行政命令要求终止组织、机构非法的DEI项目、政策及规定;而后又撤销了此前出台和DEI相关的行政命令;紧接着,特朗普又明确表示美国高校顶着DEI的帽子,推行基于种族和性别的偏好项目,违反联邦民权法,要求教育部对捐赠基金超过10亿美元的大学开展DEI项目调查,藤校在内的20多所美国大学均在调查范围内。
最近,教育部又通知美国各大学,联邦机构将在14天内开始采取行动评估合规情况,警告大学们如果坚持实施特朗普政府认为的非法DEI项目、计划,则将会被面临削减资金的境遇。
教育部民权事务代理助理部长Craig Trainor表示, 近年来,美国教育机构普遍存在种族偏好和其他形式的种族歧视,对外以“多样性”或类似借口在申请中选拔学生, 很多白人、亚裔学生都会受到影响。
招生录取应当根据学生自身优点、成就和品格来评估,而不是这种基于种族、肤色或国籍的选拔方式。如果教育机构在某种情形下 (包括但不限于招生录取、经济援助、奖学金、毕业典礼、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某个种族的人而区别对待另一种族的人,那么该机构就违反了法律。
不可否认的是,取消DEI,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招生申请变得看似公平一些。在之前的申请季中,部分申请者为了搭上DEI这趟快车,特意在文书中构造一些“独特经历”,比如编造自己来自于极度贫困的家庭,是克服了千难万难,才走到这一步。
但就中国留学生群体来看,也是一把双刃剑。从积极角度看,取消DEI可能可以减少一些隐性的种族限制和歧视,因为在过去的DEI招生标准下,很多亚裔学生即便成绩突出,也可能会在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对待;但从消极角度看,也会间接导致校园多元化氛围变淡,失去一些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03
世界又向着精英主义进发了?
标化考试的回归与 DEI 政策的取消,乍看之下,这两项政策似乎并无直接关联,犹如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但当我们深入剖析,就会发现它们正共同指向一个日益明显的趋势——精英主义正以一种“去政治化”的姿态,悄然重构着教育领域的选拔体系。
高校对标化考试的再度重视,无疑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学生想要在申请季中崭露头角,就必须具备更为扎实的学术基础和更高的学术水平。取消DEI也是同理,不再让种族、肤色和国籍成为被大学录取的原因,反而更加关注申请者自身的学术实力、学习能力以及个人品格。
两者都在指向同一个目标:只有各方面都很能打的学霸和精英,才能拿到美国名校的录取。
但精英主义趋势就一定代表着公平吗?其实不然。
标化考试与DEI的博弈,其本质上是“程序公平”与“结果公平”之间的激烈冲突。
标化考试强调的是基于考试成绩的选拔,追求的是一种 程序上的公平,即所有考生在相同的考试规则下竞争;而DEI政策则侧重于通过政策干预,来确保不同种族、阶层的学生都能 在教育资源分配中获得相对公平的结果。
标化与DEI政策变动的潮起潮落,不过是短暂的一瞬,终将被下一轮的政策更迭所覆盖。但透过这一轮的政策震荡,我们却可以窥见一个更为本质的真相: 教育的选拔机制从来都没有真正实现过“公平”,它只是在不同形式的“不平等”之间来回摇摆。不同的政策只是在不同的维度上对教育资源进行分配,而每一种分配方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其局限性。
或许我们应该跳出 “政策套利” 的狭隘思维,将目光聚焦于自身的学术深耕与自我认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场无尽的政策博弈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海神针”,守住自己的方寸之地。在未来的留学道路上,无论政策如何变化,我们都能凭借自身的实力和清晰的自我认知,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