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中考取消分流?高中要派位入学?985要扩招?这个重磅文件释放出最新信号 未来竞争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竞争的基础是教育。 家长想给孩子的教
原标题:中考取消分流?高中要派位入学?985要扩招?这个重磅文件释放出最新信号——
未来竞争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竞争的基础是教育。
家长想给孩子的教育规划得明明白白,不妨看看最近发布的《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
这份重磅文件是给孩子规划未来的 “指南针”,新闻联播花了整整3分钟的时间详细解读,足可见它有多么重要。
《纲要》的到来,将对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生全学段产生重要影响,也将进一步 降低家长和孩子的教育负担和升学焦虑。
我们的孩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他们算是赶上好时候了!
接下来要怎么培养孩子,怎么给孩子做规划,京教君总结提炼了 3个和家长、孩子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具体内容一起来看——
01
中考分流要取消了?
关于普职融通
《纲要》提出:
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融合发展。
网上有人因此解读 为“未来要取消中考分流”,但这其实是误读。
专业人士分析, 从 《纲要》传达出来的信息来看,暂时不会取消中考分流, 但会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同时,普高和职高,这两者之间不再泾渭分明,而是融合发展, 拓宽学生的成长成才通道。
也就是说,孩子们可以自主灵活地选择成才路径,不管是读普通高中还是职业学校,都可以衔接职业教育或大学本科教育,最终都可以成为国家需要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近年来已经加大了普职融通的实施力度,家长可以关注的教育动向有以下三个:
第一,关注 “增加职业高中综合高中班招生规模,鼓励中等职业类学校举办综合高中班,开展普职融通办学试点”。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24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
可以预见,今后北京新增加的普高学位,一部分会来自普通高中,也会有一部分来自 中等职业类学校开办的综合高中班。
比如, 2023年北京西城职业学校计划招生320人,朝阳区劲松职高的综合高中计划招生60人,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的综合高中计划招生80人。
第二,关注贯通培养的招生计划会不会进一步减少。
据了解,去年北京的 7年贯通培养计划减少1435人,较前年下滑51%。贯通培养减招的部分名额,可能会投放到 普高的招生计划中,这一块家长可以特别关注。但是总的来看,北京这几年的招生结构布局,基本上会保持 普职比7:3的格局。
第三,关注普职融通的学籍管理办法。
近日发布的修订版《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里明确 要求, 高中阶段学校举办普职融通类项目的,根据本省普职融通教育有关规定开展学籍管理。
专业人士分析,此前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之间存在学籍壁垒。普职融通主要指的是资源共享、学分 学分互认和课程互通。一旦 符合规定的学生可以在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自由转换学籍,那么学生无疑将多了一个选择。
02
高中新增派位入学?
关于中考改革
实话实话,孩子的“升学”问题容易让家长产生焦虑情绪,尤其是中考。
《纲要》提出:
有序推进中考改革。加快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开展均衡派位招生试点。
可以说,这句话信息量巨大,关键词是“优质”和“均衡”。
先说前半句“加快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
从2025年开始,北京所有初中校首次在升高中时都有了指标分配的名额。
据了解,目前虽然还没有官宣 2025年指标分配的实施细则,比如107所优质高中拿到的中招指标分配计划,本校占比多少、一般初中校占比多少,但是可以肯定,今年指标分配招生人数将会有所增加,未来会有更多初中生通过这一途径升入优质高中。
事实上,2024年的指标分配计划数已经呈现出了增长态势。据统计, 107所优质高中指标分配计划18497人,投放指标分配计划优质高中增加了8所,总计划相比2023年增加了1834人。
再说“开展均衡派位招生试点”。
据了解,全国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了类似的探索。据21世纪经济报道,河南省新郑市尝试了“为高中均分生源”的招生办法。该市五所公办高中共录取学生7000人,录取分数线完全一样。中考考生不再选报志愿,录取时由各普通高中学校按所招计划人数抓阄抽取,实现了生源质量的均衡。
具体来看北京, 中考统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然会是中招计划的主体。但是随着集团直升全面推行,全员享受指标分配,再加上去年增幅明显的“1+3”项目计划等, 未来一定会有更多孩子通过多渠道升学。
此外,如果开展均衡派位招生在试点后面向全国推广,那么意味着部分北京孩子将新增一个新的高中升学方式。
03
清北等985要扩招了?
关于高校扩招
《纲要》提出:
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稳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占比。
有家长一看到优质本科教育要扩招,就猜想“清华北大要扩招”,这其实也是误读。
事实上,清北连续几年在京招生计划都相当稳定,而京内其他的985、211高校的扩招空间同样不大。担负起北京高考本科率基本稳定的重任的,极有可能是以“三首一工”为首的市属高校。
业内人士分析,从《纲要》传达出来的信息来看,北京会打出一套“组合拳”,一方面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另一方面继续扩建新校区、新校舍。
市教委负责人曾经表示,从现在开始到未来十年,随着我市户籍人口变化,在读学龄人口高峰正呈排浪状冲击各个学段,目前的峰值已从小学逐步进入到初中和高中阶段,并逐年逼近高等教育阶段。
据了解,今年北京高考考生人数增幅显著,有可能将增加万余人。随着考生人数越来越多,如果高校扩招速度跟不上考生上涨人数,今年北京的一本率和本科率,就有可能会下降。
但可以肯定的是, 为了应对接下来的高校生源高峰,北京高校扩招显然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接下来,北京市教委会有计划地推进优质本科的扩容和扩招。
专业人士表示, 优质本科教育应该是指地方一本院校以上高校以及一流专业。结合《纲要》里提到的 “聚焦优势学科适度扩大‘双一流’建设范围”,北京推进“优质本科的扩容和扩招”,有可能指的是重点高校和“双一流”学科和专业扩招。
据了解,随着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进入中后期,各省市已开始谋篇布局,助力培养“种子选手”,在2027年第三轮“双一流”的评选中脱颖而出。
如果京内985/211和市属高校有更多的学科和专业入选了“双一流”,会不会就能拿到更多的招生计划呢?
《纲要》里还提到 “支持高校改善学生宿舍等办学条件”,这一点又是实实在在发福利了。
2025开年以来,北京各个高校的大动作接连不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已有近20所高校先后启动了新校区、新校舍的扩建。
比如,北京家长翘首以盼的 北京工业大学新校区官宣落户房山良乡,预计部建成后,可以容纳4.1万名学生就读; 北京服装学院通州校区落户张家湾镇;去年9月,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启动先期运行; 首都体育学院在延庆开设新校区,预计2028年底建设完工; 首都医科大学在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建设新校区,计划2028年投入使用 ......
截至目前,已有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北京高校确定将在雄安建设新校区。
此外,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建筑大学等高校的新校舍扩建也在稳步推进中。
有一说一,《纲要》的内容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每一句话都值得细品,包含重要的教改信号。
再简单提几个家长关心的要点内容:
压减重复性作业,减少日常考试测试频次。深化教育评价改革,防止和纠正“分数至上”的偏差。
深化高考综合改革,重点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考查。
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有序推进小班化教学。
稳步扩大职业本科学校数量和招生规模,建设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本科学校。
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面向中小学生实施科学素养培育“沃土计划”,面向具有创新潜质的高中学生实施“脱颖计划”。
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 ,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预警系统。
说到底,《纲要》就是在提醒家长,培养孩子不能只顾眼前,得跟着政策调整教育方向,重点培养孩子真正热爱的东西。
毕竟,孩子真正实现自我突破,往往来自创造力的迸发和兴趣热情的燃烧。
成全孩子一个张弛有道的成长空间,也是成全父母和孩子双方的情感体验。
也许,惊喜就在我们下一次的成全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