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孩子心中的天大事:理解、引导与成长的桥梁 孩子遇到问题,心里活动会很多,总感觉自己遇到了天大的事情,该如何引帮助和引导? 在孩子的
原标题:孩子心中的“天大事”:理解、引导与成长的桥梁
“孩子遇到问题,心里活动会很多,总感觉自己遇到了天大的事情,该如何引帮助和引导?”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次小测验的不理想、与朋友间的一次小争执,或是一次失败的尝试,都可能成为他们心中难以逾越的“大山”。
这一座座“大山”,不仅仅是孩子成长的烦恼,更是孩子需要面对的人生课题。
倾听与理解:第一步的艺术
面对孩子的“天大事”,家长的第一步是倾听与理解。
看似简单的“倾听”与“理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时候也困难重重。尤其在大人自己也能量不足,而且孩子还因为这些“大事”情绪上头时,想要大人心平气和地“倾听”与“理解”,可太难了。
难归难,能咋办?谁让孩子是自己生的,再难也得试着去“倾听”与“理解”。比起“真正”的“倾听”与“理解”,做到“形”上的“倾听”与“理解”,相对来说还是容易的。
如何做到“形”上的“倾听”与“理解”?闭嘴听着就行,不要给意见,不要试着去讲道理,也千万别在孩子气头上做什么。
上周末,我就在孩子“天大事”上犯了错。
上周末,我家老二参加一个比赛。参赛证上,老师写错了名字。发现的时候,老母亲是想都没想,拿起笔就给那个字补了偏旁。
这个补法,可是触了老二的禁区。哇一声,张嘴就哭。边哭边说,“你怎么改了啊?改了老师那就要全部都改了啊?”
“老师写的是错的啊,老师改,不也得根据身份证上的名字来吗?”
“那你为什么要用水笔写啊?老师上面的是铅笔。”
“水笔咋了?把名字写对不就行了?”
“不行!”
听不进,完全听不进。老二的眼泪,那是止也止不住。最后是怎么解决的?老母亲发了信息给老师,老师回了“没关系的”,老二看到老师的回复,眼泪立马消失。
一个错误的名字,老母亲给改正确了还不行。在孩子的眼中,必须要是老师亲笔改才行,就算不是亲笔改的,也必须要用同款笔改才行。不然,就是不行。
下回老母亲学聪明了。遇见孩子眼中的“天大事”,不要多说话,不要多做事,先做到“形”上的“倾听”与“理解”,然后再根据孩子的意愿,结合实际情况行动。
引导与赋能:从“天大事”到成长契机
理解孩子的情绪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比如“作业”这事,对我家老二来说,也是“天大事”。
一年级刚开始要写看图写话,老二会写的字不多,又觉得自己不会看图写话。面对假期的四篇作文,老二那是愁得天天念叨一遍。
当时老母亲教了他一个法子,一个轻松写看图写话的法子:先说后写。
说话总会吧?那就说吧!没思路?看图总会吧?那么多的绘本可不是白看的,看图技能那不是妥妥的?会看图、会说话,学校里的看图写话,简直不要太简单。
看完图片,老二开始直接说。说完,老母亲再看下有没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然后做什么?坐下来把说出来的内容,工工整整地抄在他的作业本上,四篇看图写话轻松解决。
自从用了这个方法,老二的看图写话再也没愁过。只不过,说话一两分钟,抄写要半小时,也是服了。
老二眼中的“天大事”其实挺多的,只能来一件应对一件,大致的原则,就是引导他不要那么在意,实在在意,那就去解决这件“天大事”吧。解决完之后,回头看,不再有“天大事”的影子。
写在结尾的话
在引导孩子面对“天大事”的过程中,老母亲也在成长。尤其面对老二说来就来的眼泪,老母亲的情绪并没有那么稳定。
孩子的成长之路充满挑战和机遇,每一次“天大事”都是他们成长的契机,也是家长的成长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