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专业大洗牌 高校如何跳出新瓶装旧酒的怪圈? 双一流高校是国内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学校的专业设置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据统计,本年度有2
原标题:专业“大洗牌” 高校如何跳出“新瓶装旧酒”的怪圈?
“双一流”高校是国内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学校的专业设置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据统计,本年度有22所“双一流”高校申报了31种新专业。同济大学申报了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等4种新专业,数量最多;中国传媒大学申报了游戏艺术设计等3种新专业;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各申报了2种新专业。
高校专业设置调整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走向。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吴岩提到,今年,增设了国家战略急需专业布点1673个,撤销了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1670个。“调整力度应该说是空前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新一轮专业调整,高校应该如何避免新瓶装旧酒,办出名副其实的“新”专业?
01
调整专业:撤销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
前几年,土木与机械、生化环材六个专业并称为“六大天坑”专业(一说为生化环材土木水利),所谓“天坑专业”是指那些就业难、薪资低、工作环境艰苦的专业。
在中国基建狂魔时代,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土木专业迅速膨胀。据统计,到2019年底全国有近600所本科院校设立了土木工程专业。时至今日,随着我国的城市化率从36.2%跃至63.89%,基建建设和大型的城市化建设已经基本完成,这让劳动力市场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开始放缓,逐渐趋向饱和状态,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土木工程毕业生毕业生遭遇就业难、薪资低等问题。
除了就业市场需求侧的问题外,高校知识体系、专业技能与新技术新产业所需人才脱节的问题也成为社会共识。
以智能建造为例,六年前在同济大学设立,今年,共有46所高校新获批该专业。中国新闻周刊最新的一篇报道中,某“双一流”大学的土木工程硕士就劝退了所有找他咨询想报智能建造专业的学生。在他看来,“智能建造与传统土木工程专业相比,没有任何区别。
从就业来看,智能建造的出路并不比传统土木专业更好,虽然学习了更多计算机知识,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难以有效转化成求职优势。智能建造的第一波学生中,很多是为了以此为跳板转行,但他身边想转行的师兄“多数都没成功”。
教育部等五部门去年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另外,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去年3月以来,各省相继出台与中央《改革方案》“对口”的专业调整政策,具体调控手段大同小异,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省控机制,主要针对新增专业。如四川省过去是“进一退一”,从2022年起,政策变得更加严格,实行“进一退二”,今年人工智能专业也被列入省控了。
第二种是专业预警机制,与专业的撤销有关。安徽省提出连续3年就业去向落实率低于60%的专业暂停招生。四川省规定,对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两年低于50%的专业,高校须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或连续三年低于50%就要求停招。相比之下,江西的政策更严,对上一年度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50%的专业点,给予黄牌提示,要求相关高校相应调减该专业招生计划;对连续两年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50%的专业点,给予红牌警示,责令停招。
再具体到高校,中山大学曾在两年内因专业同社会需求不适应、区分度不高、专业特色不鲜明等评估结果,对社工专业等18个本科专业调整或暂停招生。近日,国内多所高校陆续发布公告,对本科专业进行调整。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31日,已有19所大学发布相关公告,撤销或暂停招生的专业共计99个。
2019-2023年度中国高校本科专业点数量调整情况
总之,地方和高校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探索专业的动态调整,本轮专业调整,力度之大、频率之快、数量之多也是前所未有。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最新的会议上就提到,下一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将全力推进,专业调整的目标突出服务国家战略,强化动态调整,体现供需适配、产教融合,进一步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大力培养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需要的各领域拔尖创新人才。
02
市场繁荣掩盖的真问题
在本轮国内高等院校学科专业调整中,被大规模撤销的多是二十多年前一哄而上、火热开办的专业。回溯历史不难发现,“市场繁荣”掩盖了一开始就存在的问题:这个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和其他专业相比,它给学生提供了什么独特的能力素养?
以公共管理专业为例,截止2022年,5年时间内已有83所大学取消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它的发展历程与土木工程专业类似,都因市场需求缺口成为热门专业。但与土木不同的是,这个大而全,空泛的专业设置并不是从专业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目的来考量,更像是一些高校盲目追求专业扩张的结果。因为繁荣退去,学生无处“管理”。
教育学家熊丙奇指出,这个专业之所以被撤销,是因为当年不少高校盲目追逐热门,不考虑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就设置这些专业,由于没有办出高质量与特色,由“热”转“冷”,面临被撤销的命运。
当然,在裁撤的同时,各类院校也在增设新兴专业。如“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015年只有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南大学获批开设。此后,众多院校纷纷布局大数据相关的人才培养计划。截止目前,全国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院校数量已达到727所,并且不再局限于综合类、工科类院校,体育类、财经类、医学类、语言类的高校也纷纷开设此专业。
这样的学科布局不免让人忧虑,新增学科是否会重蹈覆辙?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读注意到,一些高校开始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开设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强调工程实践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致力于培养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人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则结合自身财经特色背景,构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体系,旨在培养能够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领域胜任大数据处理、分析与挖掘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这种依托自身院校优势开办的新专业在强化了教育质量和发展特色的同时,也为毕业生提供了差异化的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不盲目、不跟风,才更有可能确保教育投资的合理性和人才培养的实效性,避免新兴专业成为“新天坑”。
03
不办,也是种战略定力
其实办或者不办,都指向专业调整的核心内涵,即人才培养。究竟哪些专业需要调整,如何优化,必须进行充分谨慎、合乎程序的论证。教育部在4月印发《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通知》(下文简称《通知》),提出高校应对拟增设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调研、论证。
在美国,政府要求高校在申请新专业时说明,该专业与其他州内公立高校已有专业或同类专业相似、差异之处,并提供相关证据。如果专业重复,政府则拿出调控手段。俄亥俄州政府就曾发布过通告,要砍掉该州两所临近公立大学重复设立的部分专业,这两所大学的280多个专业中,重合专业达49个。
所以,不盲目开办新专业,考验的是决策者的战略定力,不能办出本校特色的专业,当慎重开办。而在一拥而上、一哄而散的“热闹”背后,那些不受热捧但又重要的学科也不该被冷落和抛弃,比如基础学科和传统工科等,前者能从根本制约应用学科的后劲和潜力,而后者则是新工科专业发展的源头。
与其他世界一流大学比起来,普林斯顿是一所学生规模较小,学科门类并不齐全的袖珍型大学。在2023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TOP50的热门专业中,普林斯顿大学共有34个专业上榜,但是该校迄今为止没有商学院、医学院和法学院,据说是该校教授委员会反对举办,认为举办这些学院会分散学校的办学精力。
早在伍罗德·威尔逊出任校长时期,便提出普林斯顿(毕业生)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4年的大学学习后必须具备世界的眼光和精神,与此同时,也要成为真正的专家。为了达成目标,普林斯顿随之建立了多元的入学制度、导修制度、独立开展科研制度、海外留学制度以及较为丰富的评价制度。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从结果来看,普林斯顿数学和物理两大基础学科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培养出多位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得主,这两大基础学科的优势也渗透到各个院系。与此同时,计算机作为普林斯顿的优势学科,一直处于该领域的前端,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编程语言和软件工程、计算机安全等方面拥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可以看到,普林斯顿既保留了传统学科的优势,又与时俱进。
普林斯顿大学官网数据
普林斯顿的发展历程表明,理想的学科专业建设,不在于贪大或者求全,关键在于一个严谨、自洽且完整的人才培养闭环:首先明确一个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并辅以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以及配套的师资,共同保障目标的达成。
其前任校长雪莉·蒂尔曼曾说:“小就是美!正因为我们不需要什么都做,我们才能够集中精力和资源来干两件事情,一是非常严格的本科生教育;二是非常学术化的研究生教育。我们把这两件事情做到了极致”。
04
办出名副其实的“新”专业
对于确定开办的专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首先需要在其培养目标中加以体现,培养目标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核心则是课程设置。
2016年9月,教育部新增13个专业,其中包括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自2017年起执行,此后各类院校竞相开设此专业。用“热门”“火爆”来形容彼时的电子竞技专业,一点都不为过。但从一开始,此专业就饱受争议,按照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指南,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属于体育学类专业。
电子竞技专业始终伴随着多种质疑的声音
此前媒体报道,常州一所学院的电竞专业仅开设五年就停招,据悉,该校的电竞专业,前4届生源均为体育特长生,而按照相关学院的课程体系,电竞专业的学生也要学习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体育生学美术”也成为最初几届学生最头疼的。这样的问题,反映出专业定位模糊,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也没有想清楚。
按照本科专业指南,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主要研究游戏品种研发、IP赛事活动打造、专业战队运营、衍生产品开发、关联产业服务发展等,课程体系与传统的体育类专业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也涉及到跨学科的内容,显然不应该限定只招体育特长生,如果招收的是体育特长生,就应该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艾瑞报告:2020-2025年中国电竞整体市场规模
艾瑞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电竞市场规模约为1579亿,用户规模约为5.04亿,报告同时指出未来三年,电竞整体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增长,行业急速扩张,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可以说电竞专业确实踩上了所谓的风口,但是并没有飞起来,问题的关键在于定位不清,导致后续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困境,乃至停招或者撤销。
河北师范大学刘海涛老师在研究中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时发现,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设置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访谈调查中,就有学生表示对于专业课顺序的安排不满意,“当时我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这门课的时候,现在想来就需要用到一些《微观经济学》的知识,但是当时并没有开设《微观经济学》的课程,这样就需要我们自己课下去自学,效率会大大降低”。
另外,不同课程之间老师也缺乏相应的沟通。如某门课程老师对于某些章节是不讲的,可能这个老师认为不重要,但恰好下一门课就会用到这方面的知识,但是这门课的老师又会以为我们学过这个知识了。因此课程之间就会出现知识脱节的现象。
综上来看,专业课程设置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具体到一所大学的某个专业需要调整的原因又各有不同。“体育生学美术”这类现象,可以说是从源头就出了问题——培养目标不准确、不清晰;而正确合理的目标,也需要强统筹安排,否则就会出现课程顺序混乱,知识脱节等现象。
总之,专业调整不能仅停留在增撤这样的表面功夫上,也不能只是简单的对课程比例进行调整,关键还是要根据培养目标对课程结构和内涵进行改革,并且要按时按需进行,除此之外,还需要配套的师资以及必要的制度等共同保障,让新专业之“新”名副其实,旧有专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焕发活力,与时俱进。
就像邬大光教授提出的:未来专业调整的重点应是淡化专业、强化课程,通过课程改革推动专业改造,通过知识更新推进专业升级。课程改革应当是实时进行的,专业改革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教育部在4月印发《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通知》,对本科专业设置工作作出部署,其中就强调让专业调整变成高校治理中的常规机制。
05
很多问题,还需解决
最近几年大家谈论高等教育的问题多与就业有关,很多省更是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将就业率与专业取消与否进行关联。从毕业生的角度来看,就业率是一个很好的窗口,来衡量学科专业建设的成果,毕业生能力达成也是实现高质量就业与职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从去年开始,QS首次将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指标纳入排名体系,QS高级副总裁表示:“在我们快速发展变化的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QS世界大学排名真正抓住了越来越有社会意识的学生群体所关心的核心问题。”
注:①数据样本为2003-2021年毕业的本科毕业生,图中时间为毕业年份;②图中数据显示各专业薪资排名变化情况。其中,2003届(毕业20年)学材料的人,当前的平均月薪在所有“天坑专业”中排名第一,仅次于计算机专业,可以达到23907元。(图源boss直聘公众号)
Boss直聘数据显示,一直以来,“天坑”专业毕业生的薪资排名也在不断洗牌,这其实给高校很好的启示,新一轮专业调整,需要保持足够的定力,集中精力打磨优势学科,即便是当下不被看好但符合长远育人育材目标的那些专业。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大学生就业问题还涉及很多其他因素,中国青年报就曾报道:一些刚设置的前沿专业,也可能在初期出现就业率不如预期的情况。比如安徽某重点大学开设的休闲体育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学习内容包括休闲体育项目策划与组织,如户外拓展等。随着社会资本不断涌入体育行业,休闲体育也被视为产业发展的一个风口。
但在该专业第二届毕业生李某看来,由于教学经验、师资力量等配套不足,“课程内容宽泛”,至少从前三届的情况来看,学生们的就业率并不理想,与专业对口的就业更是寥寥无几。
近几年新增较多的本科专业中也存在就业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毕业去向落实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如音乐与舞蹈学类是近几年新增数量排名靠前的专业,但下设音乐表演专业近年连续登上就业红牌榜,近五年被列为预警专业4次。有研究人员曾就此发表评论称“表面上是从更多考生利益出发,实际上是高学费驱使下的学校利益本位的直接体现”。
总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涉及政策、中涉及高校专业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下涉及学生自身努力、观念以及社会围观和参与方式等,我们相信,很多问题,并不能在高校内部有效解决,因此,需要各方协同联动,共同推进高等教育转型发展。
就业只能是专业设置参考的一部分因素。技术变化日新月异,不确定性已成社会常态,如果过分看中数据,并以此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去研判市场需求,容易使人变得保守,不敢冒险,怕犯错,这对于社会、高校,还是个人来说,都意味着失去活力。
北大国发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当以20年作为观察周期,“天坑专业”峰回路转,薪资发展倍数都超过3倍,超过了计算机专业的薪资发展倍数(2.15倍),从可持续角度来看,天坑专业似乎并没有坑人。换句话说,“天坑专业”需要时间的积淀,那些将坑底坐穿的人收到了非常好的回报。
或许未来,随着高校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以及转专业门槛的降低,学生能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专业选择的自由,个体创造力能够被极大的激发。而外界的理性围观和参与,反过来也会促进高校以更理性的态度设置专业,给学生合适的、有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