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四天就高考了,如何回归教材,从而颗粒归仓?
来源:搜狐 发表于2024-06-03 18:03:24 编辑:时寒峰
摘要: 原标题:还有四天就高考了,如何回归教材,从而颗粒归仓? 回归教材、颗粒归仓究竟是什么意思?具体要怎么回归呢? 1 正在进行的高考改革启动了新一

  原标题:还有四天就高考了,如何回归教材,从而颗粒归仓?

  “回归教材”、“颗粒归仓”究竟是什么意思?具体要怎么“回归”呢?

  1

  正在进行的高考改革启动了新一轮的回归教材

  (1)高考命题改革要配合、促进新教材的推进及相关理念的落实。

  (2)改革中的高考命题要全面、深入地反映新课标的理念。

  (3)近几年高考命题会以教材中的知识为蓝本进行改造,既可以实现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可以引导回归教材,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回归教材,表现出了两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不是简单的联系教材,而是从学科本质上回归学科。

  第二,在操作上,强调深入挖掘教材的考评价值:

  (1)高考和教材的直接联系,如教材的典型例题、典型实例;

  (2)对形成学科思想有帮助的相关内容,如小结、引言等;

  (3)体现新课程理念和特点的内容;

  (4)中学最容易忽视在大学很重要的内容。

  进一步立足基础知识,根据高考的考核要求,从知识形成过程、学科的思想方法、美学价值、教育功能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独特的作用等方面,深入挖掘教材的考评价值。

  3

  教材是高考命题的发源地

  (1)几乎所有的高考题都可以用教材上的知识去解决。

  (2)许多高考题都能在课本上找到“根源”,如2023年高考很多试题在材料选择上与教材内容进行呼应,在设问上也指向教材进行设计。

  要求高考命题的题意、描述、问题、解答等都必须能在教材上找到援引。

  (3)相当数量的高考题是对教材内容的变形、改造及综合。

  4

  考试内容与高中教材的内容要做到神似形异

  神似指考试内容应该完全体现教育、教学的旨要。

  形异指考试内容无须照搬教材。

  5

  强调教材知识的应用,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

  (1)现在有些学校在备考中仍然是一遍一遍地过教材,不能说这样做没有意义,但至少可以说仅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

  (2)现在的试题,其背景紧跟社会热点问题,同时又立足基本能力,有些题即使不刻意复习也能考好,反过来,平时不注重实际能力培养,就算刻苦复习也不一定取得好成绩。

  (3)要求培养考生勤于思考、知识面要宽、有相当的背景知识,知识越丰富,答题也就显得容易。学得活的学生会很占便宜。

  6

  高考对教材的处理事有侧重的

  (1)对于知识点,高考以能够承载相应能力的知识为重点。

  (2)各学科高考命题对教材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有些学科要紧跟教材、有些学科要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还有的学科要一定程度地远离教材。

  (3)在评判试题是否超纲时,有一个标准是“材料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一定要记住,“回归课本” 不是看书那么简单。

  回归教材是一定要看书的,但是怎么看?才是问题的关键。

  1

  回归课本的三个基本原则

  这里说的课本,可以宽泛地理解为课本和按知识点分类的参考书。

  第一,在需要的时候回归课本,不是为了回归课本而回归课本。高考前最后的这段时间,必须要回归课本

  那什么时候需要呢?在做错题目的时候,基本知识有遗忘的时候,题目不会做的时候,总结归纳的时候,以及不想大量刷题的时候等等。

  第二,回归课本要有目的

  回归课本的目的要么是搞懂或者记住某个知识点,要么是为了温习某种方法,要么是为了归纳总结知识体系,总之,回归教材必须奔着一个目的而来。不能听老师同学们都在说回归课本,于是拿起书求一个心理安慰,走走过场,那就不对了。

  第三,回归教材的方式 不是单纯地看书

  必须要有针对性的看书、做书上的练习题,习题。

  其实高考中80%都是容易题和中等题。这些题都在考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而这些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都在我们的课本中。

  所以,看书要有重点地看,同时,书上边的例题、习题也要做,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的地方。

  回归课本要以记忆知识点为主,并不是记忆所有的知识点,而是记忆那些欠缺的部分。

  2

  回归课本的具体方法

  复习时如何用好教材

  (1)深入研究教材:全面、深入、充分研究、理解和把握教材,把教材“看透”。

  (2)敢于超越教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教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化教材,与时俱进补充更新教材相关内容,把教材“用活”。

  (3)正确使用教材:既要重视正文内容,也不能忽视辅助文内容,相关链接、专家点评也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探究与分享的案例也可以作为高考命题情境或者命题参考,把教材“用好”。

  (4)吃透课本的四大步骤:

  ①研究目录。

  ②具体章节一字不落。在看各部分章节的时候务必要保证一字不落。同时,要把重点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来,以区分不同的理解难度。

  ③不断浏览书上做好标记的知识点,加深印象。

  ④最后冲刺阶段要再次回归目录,形成整体感,做题的时候更加有全局性,而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知识盲区,抓紧补习。

  (5)研读课本应避免两大问题:

  ①研读课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缺乏新鲜感和跳跃式阅读。关于缺乏新鲜感这一问题,考生可以在课本上不断地做一些简单的批注,把一些考题简单地标记在课本上,这样每次看课本的时候都会感到有新的收获。

  ②看书的时候一定不能跳跃式阅读,即遇到自己已经熟练掌握的内容就一字不看,这样非常容易造成知识盲区。一旦考到了被忽略的内容,就会让人措手不及。

  所以,在高考之前,一定要认真地研读课本,把每个知识点都理解透彻。

  回归课本的具体方法

  第一,从题目到课本

  回归课本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回归。

  用一句话总结:带着问题看书最有效。

  把历次重大考试考过的试卷集中起来,然后按照知识板块分类,然后把一类的题目拿出来再看看,再做做,再体会体会。还有不懂的,才翻开课本,对照相应章节的基本概念、公式、例题、习题统统看一看。这里必须提醒的是,光看是不够的,一定要做!一定要动手做题。

  这叫做从题目到课本。这个过程基本上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够完成,但还不够。

  第二,从教材到题目

  按照课本章节从第一章第一节一直往后看,由于有上一步骤的准备,看书自然就知道重点了,于是在经常考的地方认真看,边看书边体会;在经常出题的地方认真做,边做题边玩味。另外,还要把历次考试的试卷、历年高考真题试卷、复习资料摆在课桌的右上方,觉得需要翻题目的时候就翻一下,边翻边体会。右下方摆上笔记本、草稿纸,边体会边记录。这个记录就是最后两三天复习的重点了。

  记住,掌握常考点,就能上重点。

  第三,归纳整理成体系

  依据记录的笔记,翻开课本或者复习资料的目录,或者把眼睛闭起来,或者拿一张白纸,开始回忆每一个学科有哪些章节,每一个章节有哪些重要的考点,每一个考点有哪些重要的考法,经常怎么样出题,常用到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常常出错的地方是什么。这一遍的目的是为了归纳总结知识体系,做到融会贯通。这个可以在每天晚自习结束前去做,分章节内容进行梳理。

  3

  思考三个问题

  ●为什么出题老师会选择这个知识点作为考点?

  ●你能否总结出有关这个知识点出题方式的变化?

  ●在做题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阻碍了你快速解题?

  重新回归课本,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训练,争取短时间内掌握。

  在高考来临之前,按照实际情况,认真查漏补缺,把课本再仔细地学习一遍。

  第一个层次:立足教材。这是展开后续学习的根源和基础。不熟悉课本、不熟悉课本上的知识点,等于无根之木、无肥之土,无法进行有效积累。

  一是要熟悉教材。对于教材内容,要达到极度熟悉,熟悉的内容,既包括主体部分,也包括课下注释及补充内容;既包括概念定理,也包括例题;既包括讲解内容,也包括练习内容;既包括文字部分,也包括图表部分。

  二是要有教材编写者意识。从编写者角度理解教材,能让我们对教材“知其所以然”,明白某个章节编排的背景,清楚该章节要实现的目的,知道该章节要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等。当有了编写者意识,你就可以俯视教材,也更容易理解教材,掌握教材。

  三是要把教材读薄。对一本书的阅读,有一个从薄到厚再到薄的历程,教材的掌握也是如此。一开始感觉一本教材没讲多少东西,就是薄薄的一本;但真正学起来,才发现教材每一句话、每一个知识点都深奥无穷,都意味深长,于是觉得教材突然变得很厚重;当继续深度理解后,慢慢发现虽然东西很多,但如果串联起来,也无非是几个大的知识点而已,于是又觉得教材很薄。

  第二个层次:跳出教材。在对教材极度熟悉后,我们也要“跳出教材看教材”。

  一是要基于教材知识点进行深挖。教材讲解一般都是比较基础性的,距离高考要求的难度有较大距离,在教材简略讲解基础上,深度挖掘该知识的深层含义,进行深度思考。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借助教辅资料,借助更有深度的课外练习题进行深度解读。

  二是要基于教材知识点进行拓宽。针对教材所涉及的知识,从多角度补充,让该知识形成一个辐射面,既要了解该知识产生的背景,还要了解与该知识相关的有关资料,也要把握该知识点与当前社会发展、社会热点的衔接点等。

  第三个层次:超越教材。在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之后,在深度挖掘和多方面拓展后,就要进入下一个层次,进行总结、归纳、构建。

  一是要构建知识体系。通过自主总结、梳理、归纳,发现该学科学习的规律,发现知识之间的前勾后连,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共同点,抽丝剥茧,去伪存真,通过不断的高效重复,在遵循规律基础上,发现其本质,形成知识体系和知识网,完成思维建模。当知识体系越来越完善,思维越来越缜密,到最后就会形成对考试的“降维打击”。

  二是逐步形成更高能力。当前高考更多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最终都是要指导实践的。而高中生的实践,更多指的就是刷题能力、考试答题能力。要逐步形成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这些能力一旦形成,就会无招胜有招,解决那些看似千变万化其实万变不离其宗的所谓的难题。

  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借助教材但不依赖教材。立足教材,吃透课本,牢固基础;跳出教材,深度发掘,宽处拓展;超越教材,构建体系,形成能力。

投稿邮箱:qingjuedu@163.com
相关推荐
高考史事:19岁少年盗走高考试卷,改写630万考生命运
高考史事:19岁少年盗走高考试卷,改写630万考生命运

原标题:高考史事:19岁少年盗走高考试卷,改写630万考生命运 01 铤而走险 杨

观察23小时前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考生走出考场,大声向父母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考生走出考场,大声向父母

原标题: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考生走出考场,大声向父母示爱 6月7日上午11点

观察23小时前

有一种青春叫高考,高考改变了什么?
有一种青春叫高考,高考改变了什么?

原标题:有一种青春叫高考,高考改变了什么? 2024年全国高考今日开考。 作为

观察23小时前

清华北大毕业的父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读三流学校吗
清华北大毕业的父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读三流学校吗

原标题:清华北大毕业的父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读三流学校吗? 今天是2024年

观察23小时前

来了!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及解析
来了!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及解析

原标题:来了!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及解析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观察23小时前

教育部发布:2024年高考十问十答!
教育部发布:2024年高考十问十答!

原标题:教育部发布:2024年高考十问十答! 2024年高考在即,为更好地帮助广大

观察2024-06-06 10:02:00

高考在即 墨迹天气详解天气趋势 助力考生顺利赴考
高考在即 墨迹天气详解天气趋势 助力考生顺利赴考

原标题:高考在即 墨迹天气详解天气趋势 助力考生顺利赴考 高考正式进入倒计

观察2024-06-05 18:59:56

让家长“讲道理”到底有多难?孩子嫌爷爷脏臭,被父
让家长“讲道理”到底有多难?孩子嫌爷爷脏臭,被父

原标题:让家长讲道理到底有多难?孩子嫌爷爷脏臭,被父亲送入医院! 很多

观察2024-06-05 18:58:21

2024高考人数1342万突破新高,学生低于这个分数,可能
2024高考人数1342万突破新高,学生低于这个分数,可能

原标题:2024高考人数1342万突破新高,学生低于这个分数,可能考不上本科 20

观察2024-06-05 18:55:44

张雪峰高考前直播4条建议,都是掏心窝子话,给高考生
张雪峰高考前直播4条建议,都是掏心窝子话,给高考生

原标题: 张雪峰高考前直播4条建议,都是掏心窝子话,给高考生吃下定心丸

观察2024-06-04 19: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