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只招到四个人的昆明民办学校 总有家长带孩子请假,公办学校招生放宽后,学校想走高端路线谋出路 12月末,昆明中元育英实验学校一年级一班突
原标题:“只招到四个人”的昆明民办学校
总有家长带孩子请假,公办学校招生放宽后,学校想走高端路线谋出路
12月末,昆明中元育英实验学校一年级一班突然热闹起来。随着附近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关停,学生们转来了育英学校,一年级从4个孩子,变成了13个孩子。
11月中旬,一则“昆明一学校一年级只招到四个孩子”的新闻登上热搜。学校投资人杨天华告诉记者,去年一年级招到9名学生,本以为只是暂时出现的困难,但没想到,今年9月以来,学校仅招到4名一年级新生。
育英学校校长陆正位记得,在他2007年来到学校时,西山区有十几所民办学校,听说前些年最多有几十所。而随着公办学校的学位增加,民办学校不再被家长选择。今年,整个西山区只剩下三四所。
在杨天华看来,估计,自己的学校生存会变得艰难。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打工子弟学校也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1】只招到四个人的一年级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啊!秋天来了。”1月5日下午,一年级一班的教室中传来琅琅读书声,这是这个班级本学期的最后一节课。教室里,有8张桌子,13个孩子,班主任王琴(化名)在几张桌子间来回穿梭着。
王琴曾是山东一所公办学校的教师,2003年随家人搬来昆明,两年后进入育英学校,工作至今。9月开学时,她看着教室里的4个孩子傻眼了。上学期,她刚刚送走6年级的一个班,那个班上有52个孩子。
家长们也是在开学之后才得知班上只有4个孩子的。王琴记得,家长们最初也有担忧,来问她教学质量会不会降低、会不会有的课因为孩子少直接“不开了”等问题。她只能再三和家长们保证:所有课程都会正常上,也不会因为孩子少就不用心教。除了数学语文等主要科目外,科学、劳技、音乐、美术等课程都会按照规定来上。
事实也是如此。王琴能明显感受到,比起大班课,教4个孩子有时会更操心,教学质量也明显更好,和以前“管不过来”的状态不同,每个孩子出现什么问题,都能被立刻关注到。以前大班上,平均分数可能只有七八十分,现在,四个孩子都能保持在95分以上。
在小班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亲密。王琴几乎一整天都待在班级里,下课时就陪着几个孩子在走廊里跳绳,边跳绳边背课文或唱儿歌,“谁的尾巴长呀谁的尾巴短”。午休时,陪着孩子们吃了饭玩完游戏,哄着他们“我们先做两页练习册再玩”,四个孩子都乖乖听话。孩子们里只有一个是女孩,是班长,多数时候,王琴不叫她大名,喊她“小美女”。
孩子太少了,对于一些教学上的小额花费,王琴会自掏腰包。比如,印了4张卷子花3元,买了3本练习册花20元。“就这几个孩子,一人几块钱,怎么好意思找家长要?”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12月下旬。快到2024年,随着附近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关停,班里新来了10个孩子。
招生难的困境不止出现在育英学校——区里另一所学校的一年级只招到7个孩子。多出的几个孩子是幼儿园来的。随着幼儿园关停,孩子过来读一年级。
在育英学校,王琴班上的4个孩子现在只有3个在校。一个孩子的父母请假将他带走了,不知去了深圳还是回了青海老家,同时带走的还有读四年级的哥哥。
这种“流动”在打工子弟学校再常见不过,王琴去问过哥哥的班主任,得知这个孩子的哥哥几乎每个学期都“迟来早退”,要跟着父母去其他城市。
更常见的是随时的短期请假。学生小马的家长曾因家事带着孩子回到甘肃老家,王琴最初还会把作业发过去,但发现孩子不做,后来也不发了。小马只离开了一个星期,再回来时,王琴用午休时间给他补落下的功课,用了整整两周。
现在,育英学校一年级随着新同学的到来变得热闹、充满活力。
原来,学校里有300多名学生,现在又转过来了近200名,学校里现在共有500名左右的学生。这里的情况在全区算最好的。杨天华算了算,西山区其他几所打工子弟学校“加起来学生可能都没我们多”。
学生放学后,王琴留在教室里准备打扫。图/九派新闻 王怡然
【2】民办学校生源减少
投资人杨天华眼前“没有生源”的困难被暂时解决,但从长远来看,生源还是紧张。“今年六年级毕业,学校会走200名学生,但我不可能再招到200个新生。”他说道。
他在2010年接手了这所民办学校,那时,这所学校只有100多个孩子,在他的经营下,最多时达到了700多人。而现在,随着公办学校学位的增加,学生不再愿意选择民办学校。
他介绍,10年间,招生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最初,暂住证、居住证不好办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公办学校难,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进入打工子弟学校。就在前几年,政策的变化为这些孩子提供了便利,但因公办学校学位不足,会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把部分孩子分流到民办学校,招生还维持着正常的运转。从去年开始,随着公办学校不断的扩招,这种“合作”停止了。
杨天华表示,现在,教体局可以为务工人员子女解决公办学校学位,但需要在3月1日之前完成“预报名”,只有当年3月-7月来到昆明的孩子,和高年级需要转学的孩子会来民办学校。招生人数不可避免地大幅减少。去年育英学校只招到9个孩子,今年招了4个。
“能上公办小学的,肯定不会来我们这里。”杨天华笃定地说。他心里清楚,作为打工子弟学校,没有能与公办竞争生源的条件。他们试着在街上发传单来招生,但能够预见,这起不到什么作用。
六年级学生家长张涛(化名)的孩子就是当年被分到育英的,他对此有些情绪。他和妻子在昆明做烟酒生意十几年时间,没有买房。他们租住在杨家地小学旁边,按要求报了名,本想着能上公立学校,却被分到离家三四公里外的育英学校。每学期,他们要缴纳1500元的学费。
校长陆正位今年76岁了。2007年,他刚从腾冲的公立学校退休,被这所民办学校返聘。那时,整个区有一二十所打工子弟学校。
到学校探访那天,九派新闻看到几位学生在校门口的长椅上等着家长来接。保安在安慰一个女孩,说她妈妈很快就会来接她。而女孩笃定地说:“每次都说一个小时,她才不会来呢,她今天要加班!”
选择育英学校的家长大多住在附近小区里,家长忙着务工或做生意。在这里就读,孩子放学可以自己走回家。而现在,伴随着学校关停等变动,一些学生上学要走六七公里。
在陆正位看来,打工子弟学校陆续关停的现状下,学生的接送问题摆在眼前。
不过,育英学校已经给出了解决方案。下午4点放学,每天3点50,他们原来的班主任会准时进教室,带孩子们去坐校车。
【3】民办学校想走高端路线
打工子弟学校的存在是历史的产物。
2021年,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368号建议的答复》,对“关于让外来务工者随迁子女都能公平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建议”进行了答复。答复称,从2021年起,各地均不得要求家长提供计划生育、超龄入学、户籍地无人监护等证明材料,精简不必要的证明材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仅凭居住证入学。
这意味着学生可以更便捷地就读于公办学校,与此同时,民办学校的生源相对减少。
现在,杨天华不得不考虑投入与产出的问题。“只招到4个学生,学费不够开老师工资,一年下来随便就能亏掉两三万。”
杨天华认识的其他打工子弟学校负责人也都表示,现在最大的困境就是招生。
为了挽回局面,杨天华买来小学中医药教材,希望把中医药当做学校的特色课程开展。这只是初步的尝试——如果顺利的话,他想走“高端路线”,把现在的打工子弟学校改建成高端民办学校。对他来说,这似乎是学校的 出路。
从家长张涛的角度看,公办学位的扩招是件大好事:公办学校不用交学费,教学质量好,环境好,又有政府负责,放心。“要不是没办法,谁会把孩子送到这来?这种学校早该关门了。”提到学校,张涛颇有怨言。
六年前,他曾试着花三万元托关系把孩子送进质量更好的公办学校,但还是“没办成”。孩子会升上什么初中他不清楚,但他确信,如果初中还要留在这个学校,他一定会把孩子送回江西老家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