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多地限制教师非正常流动背后:避免不发达地区优质教师流失,除了禁还有其他方案吗? 1月26日,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网站发布《2023年第二期公
原标题:多地限制教师非正常流动背后:避免不发达地区优质教师流失,除了“禁”还有其他方案吗?
1月26日,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网站发布《2023年第二期“公述民评”面对面问政活动问题整改情况汇总表》,其中提到杭州将于2024年年底对西部区、县(市)教师非正常流动作出一定的政策限制,严格人事管理。
相关话题引发网友关注,有网友表示,对一些 老师从普通学校向所谓重点学校流动的情况应该有所限制,否则很有可能出现本身师资力量不强的学校或地区与其他学校或地区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
1月30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杭州市教育局了解到,浙江省山区26县和海岛县范围内在职在编教师在报名主城区教师岗位时,须上传现工作单位同意报考证明,杭州市范围内在编教师想转去其他学校的,需经过对方学校同意才可转入。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全国多地对教师非正常流动都作出了相关限制。而一些在职教师也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老师非正常流动、无序流动确实需要有所限制,否则乡村地区和一些偏远地区可能很难留住 教师。
2月1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等专家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类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避免不发达地区、薄弱地区 教师流失,避免地区间、城乡间教育质量差距变大。“但是只有‘禁’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留住 教师,必须切实提高待遇,改善当地教育生态,避免适得其反。”
杭州严格人事管理:
计划今年年底出台政策
限制西部区、县(市)教师非正常流动
近日,“多地限制教师非正常流动”的话题引发关注。1月26日,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网站公布的《2023年第二期“公述民评”面对面问政活动问题整改情况汇总表》显示,针对西部山区教师存在的人才外流现象,杭州将于2024年年底对西部区、县(市)教师非正常流动作出一定的政策限制,严格人事管理,明确要求西部区、县(市)公办学校教师在应聘主城区教师岗位时,必须出具所在学校同意报考证明。
1月30日,杭州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浙江省山区26县和海岛县范围内在职在编教师在报名主城区教师岗位时,须上传现工作单位的同意报考证明。“其他地区学校的老师在流动时,存在一种情况,如果本学校不希望辞职,可能需要走一些流程后才能辞职。杭州市范围内在编教师如果想要转去其他学校,是有一定限制的,需要经过对方学校同意才可转入。”
同时,杭州市教育局也在文件中明确表示,要加强乡村教师待遇保障,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完善“越往基层、越在偏远、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乡村教师收入调节机制,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落实农村教师3项津补贴政策。乡村教师参加职称评审、教师荣誉评选时,给予适当倾斜。
多地教育局:
限制教师非正常流动
“夫妻分居”等条件可适度放宽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全国多地对教师非正常流动都作出了相关限制。据湖南益阳安化县人民政府网站的消息,安化县教育局为应对“教师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问题,明确并细化了制度和措施,严格执行《安化县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离安化操作办法》,新招聘教师5年内、特岗教师3年内、公费师范生6年内不准调离安化;保证教学延续性,一个学年度内不能调动,原则上每年集中暑假期间办理调动手续。教师 服务期限5年(特岗教师3年、公费师范生6年),未满服务期辞职的,原则上一律不予批准,否则缴纳违约金5000元/年。
浙江宁波慈溪市对跨市流动教职工也作出了具体限制。慈溪市教育局2023年4月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教师跨市(区、县)流动工作的通知》显示,流往外市(区、县)工作的教职工,需满足“在慈溪市教育系统工作满3年(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及“夫妻分居满2年或有实际困难要求回原籍任教”两个条件。
去年6月,云南临沧云县教育体育局在《关于2023年教师流动相关事项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教师申请调出云县的4个条件,要求教师服务期必须满5年及以上;本人申请要有所在乡镇中心校(中学)、县直校(园)负责人签注的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近3年来没有受到过党纪政纪处分,无违法违纪行为,师德师风良好;以申请年计近3年内至少有2年的学年末教学成绩小学在本乡镇(中学在县内)同年级同科目平均分以上。
此外,根据江西省教育厅和江西省人社厅2023年12月8日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和选调工作的通知》,江西省要求严格限制跨市选调,除安排乡村教师回原籍任教等政策性流动外,各地原则上不得面向全省范围选调中小学教师。严禁通过高薪酬、高待遇抢挖人才,特别是从薄弱地区、农村学校抢挖 校长和中小学教师。
教师态度:
非正常流动必须限制
有编制后教师队伍更稳定
针对“多地限制教师非正常流动”这一话题,红星新闻记者近日联系了多位中小学教师。
在山东济南某高中就职的李老师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非正常流动、无序流动必须要限制,不然乡村地区和偏远地区可能很难留住 教师。“但是我也可以理解部分老师‘人往高处走’,希望建立健全教师正常的流动机制,更好地保障教师整体队伍,毕竟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优质教育。”
河北邯郸某高中在编教师李老师表示,他所在学校在编教师服务期5年内不允许辞职调动。“但是工作期间薪资有保障,‘五险一金’齐全,未来的个人发展、教师评职称等晋升空间也较为明确。虽然自由度有所限制,但是工作环境比较单纯,未来也有保障。”李老师表示,虽然在工作调动中会有一些限制,但是自己也能理解,“在当下考公、考编环境影响下,大家更愿意选择离家近并且稳定的工作。我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对于工作变动需求不是很大,我感觉编制带来的人员稳定性是比较明显的。”
在河北邯郸一所私立高中工作的龚老师表示,类似的政策对私立学校老师影响不大,私立学校老师都还是正常流动的,“但可能对偏远地区在编教师要求会更高一些,毕竟要保证偏远地区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学质量。我个人也希望能从保障乡村教师福利待遇、晋升空间等角度进一步改善一下。”
部分地区:
适度鼓励教师流动
有教师“反向流动”收入提升
此外,红星记者注意到,不少地区也支持教师合理流动。浙江温州乐清市教育局2022年6月发布的《乐清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2年教师流动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合理流动原则、坚持资格流动原则。具体而言,各中小学市内教师流出指标控制在在职公办教师数的5%以内(超编学校适当放宽),同一学校同一学科,同一年度流出教师不得超过2人,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原则上不予流动。各幼儿园市内教师流出指标控制在在职公办教师数的10%以内。原则上凭教师资格证书参加跨校竞聘流动,2017年及以后入职的教师要求资格证学科与岗位学科严格对应(高学段教师资格证书适用于除学前教育外的低学段岗位)。
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2023年8月2日发布的《长宁区教育系统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流动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要求,特级、正高级教师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进行流动,进一步健全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教师交流机制,优化师资配置,盘活全区教师队伍资源,流动方式包括刚性流动及柔性流动。刚性流动是指教师人事关系从流出学校转移到流入学校,开展全职教学。柔性流动指教师人事关系相对不变,通过多种形式,均衡流转师资。一般流动时间不低于1年。
在辽宁大连一所初中教化学的辛老师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去年从市区内一所学校来到城郊一所学校任职。他表示,这是他们当地教育部门的政策。“目前所在学校师资力量肯定不如之前市区内的学校,但是调过去之后在收入上会有一定的补助,在荣誉评选上也有一些优势。我个人觉得这类‘反向流动’其实很有必要,对当地学生来说会遇到更好的老师。对我们老师而言,增加了教学的场景,对老师的授课能力也是有提高的。”
教育专家:
留住优质教师保障当地教育资源
也要防止适得其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限制教师非正常流动,出发点是为了避免不发达地区、薄弱地区 教师流失,避免地区间、城乡间教育质量差距变大。“但是只有‘禁’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留住 教师,必须切实提高待遇,改善当地教育生态,以自愿为原则。不提高职业本身的吸引力而限制人才流动,反而有可能进一步导致不发达地区、薄弱地区学校难以招到 人才。”
熊丙奇表示,此前一些地区也尝试过强制要求 教师不得到外县市应聘的政策,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有的教师一心想走,在缴纳高额赔偿金后,还是流到其他地方。而由于没有向上发展的空间,限制令还导致不少教师选择躺平,反而与政策初衷背道而驰。”
2月1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郭元婕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局的初心可以理解,希望留住 教师,从而更好地缩小教育资源的差距,推进教育公平。“一些偏远地区教育资源是不足的,有了 教师,才能给不发达地区和乡村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但是郭元婕也谈到,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和教师对于“非正常流动”的理解存在差异。“教师的工资体系不是全国统一,会有一些‘同工不同酬’现象。一些老师希望从自身发展角度出发,去到待遇更好的学校,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地方政府的职责角度来讲,一些教育资源比较薄弱的地区还是希望能留住 师资,推动本地区教育发展,也是为了自己地区的学生着想。毕竟自己培养出的 师资流出,对于当地教育来说是一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