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1.93亿 专家提醒:家长一定要做好一件事 昨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等部门共同发布《第
原标题: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1.93亿 专家提醒:家长一定要做好一件事
昨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等部门共同发布《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其中显示:
2022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未成年网民规模不断扩大。
(报告截图)
2018—2022年,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从93.7%增长到97.2%,基本达到饱和状态。
(报告截图)
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广度和深度明显提升,使用手机上网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一直保持在90%左右。正在使用智能手表、智能台灯、词典笔、智能屏等新型智能设备的未成年网民均超过20%。
(报告截图)
未成年网民上网经常从事各类活动的比例,前五类是网上学习、玩游戏、听音乐、看短视频、聊天。
教育数字化赋能未成年人网络学习,认为互联网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了积极影响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从2018年的53.0%提升至2022年的77.4%。
短视频用户规模增长明显,经常看短视频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从2018年的40.5%增长至2022年的54.1%,并成为未成年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已经成为孩子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网课、查资料、联系同学
玩游戏、看小说、刷视频
……
一不小心
孩子就会沉迷其中
“我们多次研究发现,未成年人在网络上表现出来的问题,大多不仅仅是网络问题,很多是与生活密切相关。比如亲子关系差的孩子用网时间更长,玩游戏刷视频的时间也更长,看的视频内容以消极的为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说。
她认为,孩子的网络素养与家长的网络素养密切相关,家庭对网络的态度与行为也直接影响到孩子对网络的态度与行为。
在今年11月12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发布《青少年网络素养绿皮书报告》中显示,好的家庭氛围也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有正向影响。
在孙宏艳看来,家长在网络素养教育方面大有可为。
“首先,家长要做好榜样,先提升自己的网络素养。其次,要重视家风家教。家庭环境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心理层面、精神层面、情感层面、文化层面等,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网络素养教育的新生态,家庭必不可少”。
《青少年网络素养绿皮书报告》还提出了家庭网络素养教育计划。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表示:
“家长要言传身教,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水平;注重沟通,构建良好家庭氛围;安全上网,引导孩子鉴别网络信息;文明上网,引导孩子正确参与网络互动;有效介入,适度干预孩子上网行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家长要增强孩子的现实体验,让孩子有丰富的生活,应该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亲近自然、接触社会,让孩子有更多“亲知”。
“网络毕竟是虚拟的世界,如果孩子长期从虚拟世界获取信息,其认知结构不健全,就很难建立起牢固的知识大厦,网络素养就属于一种飘忽的状态,缺少根基。对于家长而言,重点还在于科学引导。”
在北京市文汇中学心理教师李莹看来,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要用好“规则”。
她建议家长:
要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共同制定电子产品使用规则。家长和孩子可以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时段、时长、频率和内容进行协商,最终确定好双方都认可的电子产品使用规则。
共同遵守规则,鼓励孩子自我管理。家长与孩子要认真对待这份电子产品的使用约定,可以将约定落实成正式的书面协议,双方签字并张贴在客厅或书房,请家人共同监督。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家长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做到赏罚分明,帮助孩子完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进步。
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家长自身首先要做好表率,控制好自己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地点。在适当的时候放下电子产品,不仅能够为孩子做出示范,也让我们更能够感受生活的美好。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关注电子产品之外的精彩。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孩子多关注虚拟世界之外精彩的现实生活,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帮助孩子转移一部分时间和精力,从而避免过度依赖电子产品。
孙宏艳说:“网络素养教育不能经常对未成年人说‘不’,而要发挥未成年人的主体性,让他们去尝试,去体验,在体验与实践中长本领长能力。家长也要改变自己对网络的态度,不能简单地以网络为敌,要接纳网络时代原住民的生活、学习、社交方式,与他们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一张图
为您解读
未成年人的互联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