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与情绪行为究竟有何关联?这项研究3年追踪了1.7万人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JAMA Network Open在线发布了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
原标题: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与情绪行为究竟有何关联?这项研究3年追踪了1.7万人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JAMA Network Open在线发布了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江帆教授、王广海研究员团队利用大型人群队列,揭示的儿童早期睡眠与情绪行为问题的相关性研究。
12月21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述医院获悉这一消息。
发表的论文。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供图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问题是儿科门诊中家长常见的就诊主诉之一,来自欧美国家的研究数据显示,6岁以下儿童中患有或曾经患有睡眠问题的发生率约为20%-30%,而在我国,这一发生率为30%-40%。与此同时,睡眠问题与儿童日间过度困倦、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情绪行为问题密切相关。
本研究通过对17182名3-4岁学龄前儿童从初入园起开展了3年追踪,研究团队率先揭示了学龄前儿童中睡眠问题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动态发展变化规律,发现对于初入幼儿园时即有睡眠问题的儿童,其中50%在幼儿园毕业时睡眠问题仍然持续存在。
研究团队发现,在上述年龄段儿童睡眠问题得到缓解,可能会有利于其情绪行为问题的改善。而持续存在的睡眠问题或者新发的睡眠问题,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一研究结果提示,要高度重视年幼儿童的睡眠问题,尤其对于持续存在、干预效果不佳的患儿,家长应积极寻求专业医生帮助。
江帆表示,当学龄前儿童存在持续性的睡眠问题或在这一阶段新发睡眠问题,会更容易导致新发情绪行为问题,且已有情绪行为问题会更难消退。睡眠问题的好转,尤其是睡眠抵抗、睡眠焦虑、睡眠持续时间不足、异态睡眠问题的好转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好转密切相关。因此,早期预防和干预儿童的睡眠紊乱,可能是预防和干预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有效、可推广策略。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住院医师邓玉娇博士,她在导师江帆教授带领下,长期开展睡眠对儿童社会情绪发展的临床和机制研究。
近年来,江帆教授团队与来自19家医疗机构的全国同道一起,历时16个月完成了《中国6岁以下儿童就寝问题和夜醒治疗指南》,于2023年5月发表在《中华儿科杂志》。该指南是国内第一部6岁以下儿童睡眠循证指南,针对儿科医生和家长最关心的临床问题给出循证推荐意见。
目前,课题组团队正在进一步开展大规模婴幼儿睡眠的临床干预研究,同时利用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脑智发育平台,深入研究睡眠及睡眠干预对婴幼儿脑智发育的影响及潜在神经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