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广东9所大学跻身捐赠收入前50名 获捐超47亿元 11月29日,武汉大学1987级计算机系校友、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向母校捐赠13亿元,刷新了武汉大学建
原标题:广东9所大学跻身捐赠收入前50名 获捐超47亿元
11月29日,武汉大学1987级计算机系校友、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向母校捐赠13亿元,刷新了武汉大学建校以来单笔最大捐赠额,也是全国高校收到的最大一笔校友个人现金捐赠。消息一出迅速冲上热搜,让不少网友直呼“钞”能力。
办好一所大学,社会资金是“源头活水”,也是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的重要体现。从2018年-2022年这五年的捐赠收入统计来看,头部高校你追我赶,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名列全国前三。广东高校表现同样亮眼,知名校友慷慨解囊,单笔大额捐赠频现,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跻身全国前50名,获捐超47亿元。
超22所高校获捐超5亿元
为了规范管理社会捐赠,自1994年起,国内成立了第一家高校教育基金会——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全国已有超过700家高校基金会,究竟哪些高校获捐金额最多、校友最为慷慨豪气呢?
羊城晚报记者根据基金会中心网(CFC)披露的数据,统计整理了2018年-2022年中国多家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获得的捐赠收入。从榜单上看,清华大学可谓一骑绝尘,其基金会在2018年-2022年共收到了152.91亿元的捐赠总额,也是全国唯一一家突破百亿元大关的高校。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位列第二名、第三名,捐赠收入分别为49.31亿元和47.01亿元,但与第一名仍有超100亿元的距离。
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则双双迈进了20亿元俱乐部,5年累计捐赠收入分别为27.58亿元和22.91亿元。其次是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和复旦大学,获捐金额均达到10亿元以上。余下的还有13所高校5年来捐赠收入在5亿元至9亿元区间。
以榜单前50名为例,这些高校整体分布于全国18个省份地区。其中,北京共有10所高校入围,获捐金额超250亿元,占全部50所高校捐赠总额的近一半。除了入围前五的清华、北大和北师大,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高校也获得了较多社会捐赠。
另外,上海6所高校入围,获得超57亿元捐赠,除了上海交大、复旦以外,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位列其中。浙江虽然只有2所高校入围,但捐赠收入超过了51亿元,“吸金”主力多集中在浙江大学,另一所宁波大学的捐赠收入仅为浙大的5%左右。
广东高校入围数量则紧跟北京,排名第二,9所高校获捐超47亿元。其中,中山大学跻身榜单前十名,华南师范大学进入前15名,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均迈进前30名。
匿名捐赠“神秘人”增多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国内“亿元级”甚至“10亿元级”高额单笔捐赠不时涌现。
2018年,百度创始人、1987级信息管理系校友李彦宏向北京大学捐赠6.6亿元(含部分等值资产),联合成立“北大百度基金”,用于人工智能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和探索,成为北大120周年校庆收到的最大单笔捐赠。
2022年,河南农业大学校友、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向母校捐赠10亿元。同年,科沃斯创始人钱东奇宣布向南京大学捐赠4亿元,他的另一层身份是该校物理系1981级校友。
2023年同样火热。4月,天佑德酒董事长、北大1983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校友李银会宣布,向北大捐出市值1亿元公司股票,计划在5年内分5次捐赠。10月,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向山东大学捐赠其所持有的部分股票,占总股本的1%,对应总市值超4亿元。
从1997年开始,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先后向武汉大学捐赠设立奖学金、基金等,总额超1亿元。今年11月,他又再次豪捐13亿元,用来支持数理化文史哲六大学科基础研究、支持计算机领域科技创新、支持大学生培养。
据不完全统计,从高校培养出来的企业家校友成为了捐赠主力军。《2022中国高校基金会大额捐赠观察报告》显示,近年国内高校基金会接收的254笔不少于1000万元大额捐赠当中,八成由企业和企业家捐赠,由上市公司或其负责人出资的情况更是逐年增加。
除了校友实名捐款,匿名捐赠的“神秘人”也在增多。今年1月,武汉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收到一笔7800万元的款项,为生命科学学院老校友匿名捐赠。7月3日,中南大学官网发布消息称,一校友向母校捐赠6亿元,这是中南大学迄今为止接受的最大一笔捐赠。该校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捐赠人较为低调,要求匿名捐赠”。
在校友慷慨解囊的同时,“钱用到哪里了”也备受关注。从多所高校基金会年度工作报告和审计报告可得知,捐赠支出项目以奖助学金发放、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居多,部分则用于社会慈善公益和文化建设。另外,部分高校基金会按照校友意愿,把“真金白银”重点瞄准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前沿科研,比如人工智能、计算机、量子科学、生命科学等热门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现金捐赠和设备投入,股权捐赠成了新趋势。不同于传统的捐钱捐物,股权可以产生股息和红利增值,受赠方处置比较灵活。
广东高校“生日礼包”亮点多
据悉,捐赠收入前50名的中国高校中,46所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包括广东的中大(2018年-2022年获捐赠超13亿元,下同)、华师(超9亿元)、暨大(超5亿元)、华工(超3亿元)、南科大(超3亿元)和华农(超2亿元);其余4所为非“双一流”,分别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和汕头大学,当中有3所均位于广东。
一方面,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创业热土,广东GDP连续34年位居全国首位,孕育了众多优秀企业,各方面人才济济、栋梁辈出,他们乐于通过慈善捐赠反哺母校。另一方面,广东毗邻港澳,承载了众多华侨华人和港澳乡亲的牵挂之情,希望通过社会捐赠发力发热。
去年7月,作为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无线电专业1977级校友、TCL科技创始人李东生在母校组建70周年暨建校105年校庆之际,再次捐赠4000万元,目前累计捐赠超1.4亿元。今年7月,上海概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75级物理系校友刘志宏,1982级物理系校友马志坚分别向华工捐赠178万股、36万股概伦电子股票,设立教育基金,用于支持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的建设发展。
9月,在深圳大学40周年校庆捐赠签约仪式上,一位年轻小伙成了“红人”。本科毕业刚一年的张宇峰,以个人名义向母校捐赠5000万元,被网友评价为“年纪轻轻就实现了财富自由”,只因对刚毕业的大多数同学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暨南大学至今培养了世界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各类人才40余万人。在今年11月的117周年校庆上,校董、校友累计捐赠超1.4亿元:其中,东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宁昌、广东凯信荣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智荣分别捐赠2000万元,香港维港教育集团、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捐赠15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亚洲飞人”苏炳添向暨南大学基金会捐赠100万元支票,用于推动设立“暨南大学983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基金”,该消息迅速刷屏朋友圈。取名“983”的深意,即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跑出9.83秒的成绩,刷新了亚洲纪录。总体来讲,广东高校收到的捐赠“大礼包”称得上是“吸金又吸睛”,不仅大额捐赠频现,捐赠主体与捐赠用途也日趋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