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人口60年来首次负增长 国际学校这一优势或将丧失? 近日,据国家统计局公示,2022年我国全国出生人口仅有956万人,较上一年减少了约106万人,
原标题:人口60年来首次负增长 国际学校这一优势或将丧失?
近日,据国家统计局公示,2022年我国全国出生人口仅有956万人,较上一年减少了约106万人,出生率仅为6.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我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2021年我国一孩出生数量则首次跌破了500万大关。
人口的负面增长引发多方热议,更是有媒体报道称“首轮幼儿园关停潮已经来临”。此前,新学说已经预测:未来我国幼儿园市场可能将会出现供需不平衡的情况(点击查看详情)。
那么截至目前,我国幼儿园市场情况如何?这波冲击会对学校带来怎样的影响?国际学校应当如何应对?新学说将结合2015-2022年近8年的数据,分析当前我国幼儿园市场情况,预测未来教育市场趋势,并为国际学校提供参考性建议。
#1
学生少、学校多,幼儿园关停成必然?
幼儿园“一孩难求”
近两年,新生人口数量屡破新低,尽管国家为了鼓励生育已经颁布了“二胎”、“三胎”政策,但我国新生人口数量依然不乐观。
从需求端看,2015-2016年,我国新生人口数量达到了近8年来的峰值——1786万人;随后,从2017年开始至今,我国新生人口数量逐渐减少,今年更是突破新低,仅有956万人。
2015-2022年全国新生人口数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新学说
不可否认的是,新生人口数量的减少与人们对生育的态度转变有很大关联。晚婚现象越来越多、女性的生育意愿也越来越低:据国家卫健委表示,“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了473万。而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8.76岁,比2010年,也就是十年前的平均初婚年龄24.89岁猛增了3.78岁。目前,绝大部分婚育主体的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因此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丁克或晚育的情况屡见不鲜。
从供给端看,全国幼儿园数量却始终在不断增加:2015-2021年,全国幼儿园学校数量从22.37万所增加至29.48万所,学校数量增长率为31.78% 。(截止至2023年3月7日,教育部尚未公示2022年全国幼儿园数量)
2015-2021年全国幼儿园数量
数据来源:教育部
制图:新学说
根据儿童入园年龄推算,可以发现,随着新生人口数量逐步减少,幼儿园的入园儿童数也会相应减少。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入园儿童数为1791.4万人,而这些儿童正好是2016、2017年出生的新生儿数量。由于2016年的新生人口数量达到了近8年来的峰值,所以2020年的幼儿园入园儿童数较上一年来说明显增加。但是,2017年之后我国新生人口数量出现了持续的大幅减少,这也有可能导致2022、2023年入园儿童数量减少。
幼儿园市场规模仍在扩大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15-2022年我国幼儿园相关企业从16485所增加至44583所,增加了大约28098所。其中,2021年,我国幼儿园相关企业多达67240所,是近8年来幼儿园市场存量最大的一年,2022年便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2015-2022年幼儿园相关企业数量
数据来源:企查查
制图:新学说
另外,2020-2022年我国已经注销的幼儿园相关企业也在逐步减少:从9089所减少至1280所。
2020-2022年注销的幼儿园数量
数据来源:爱企查
制图:新学说
尽管我国仍有部分幼儿园已经注销,但幼儿园的市场存量仍在保持增长,幼儿园的市场规模仍在不断扩大。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17-2022年开始我国新生人口数量出现明显的大幅下降,相反地,我国幼儿园数量仍在保持着正向增长。新学说此前预测的幼儿园市场供需不平衡已经成为现状,幼儿园或许将迎来大批关停时期。
#2
哪些类型的学校会被波及?
今年1月,多地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学位预警:成都市锦江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等8个区(市)县发布义务教育学校学位预警;广州市番禺区公布8个片区40所学位供给紧张的义务教育学校名单,同时广州市增城、从化、海珠、黄埔区也发布了学位预警;重庆市、浙江省温岭市也相继发布了义务教育阶段学位预警。
从多地发布的义务教育阶段学位预警可以看出,目前小学阶段入学难、入学人数多。而2022年9月入读小学的学生恰好是2015-2016年出生的学生,这两年新生人口数量正好处于高峰区间,因此2022年9月的小学一年级新生人数增多属于正常情况。
但是随着未来人口增长率的持续下降,除了已经明显受到波及的幼儿园外,还有哪些类型的学校会受到影响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中国教育战略学会区域教育分会理事乔锦忠教授团队用模型预测了2020——2035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人口变动后发现,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先短期缓慢上升,在2024年达到峰值约1.46亿,随后呈现加速下降趋势。2025——2028年平均每年学生以一两百万的量级在减少,2028——2035年每年减少三四百万的规模。具体而言,小学学位需求峰值出现在2024年,比2020年多出了约485万,初中学位峰值稍晚,出现在2029年。最终至2035 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将比2020年的1.4亿减少约3000万。[1]
同时,其团队预测,2035 年全国小学、初中需求数分别为9.28万和4.79万,较2020年分别减少5.14万和0.38万。[1]
也就是说,由于生源减少,12年后小学或将至少关停一半。
#3
教学质量将是国际学校的发展重点
在谈及人口负增长对于教育的影响时,乔锦钟教授表示,未来中国的义务教育肯定要走小班化、提升质量的道路。但这也会导致部分学校招生困难,此外,如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也是一个难题。
据教育部统计,2015-2021年,我国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阶段的专任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从1146.39万人增加至1376.29万人;2022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资报名最新数据,数据显示,我国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已经由最初的17.2万人次跃升至2021年的1144.2万人次。
面对生源少、教师多的趋势下,国际学校应当如何应对,新学说采访了世华学校总校长安瀛。
安瀛表示,早已明显处于“少子化”趋势的日本或许可以为国际学校提供一些参考。日本的少子化受到高昂的生活成本、劳动力市场严格和保守、独身文化流行、老龄化人口增多的共同影响,在少子化趋势明显、学校数量减少后,日本政府首先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其次优化了学校的生师比,从1:20下降到1:14.6。
他还表示,对于我国,随着公办学校也实行“小班化”教学模式,国际学校的原本的这一优势就会丧失,这也要求国际学校、教育集团要更多地考虑教学质量方面的问题,例如:如何将课程更好地落地、如何将课程与中国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等等。在教师资源配置方面,国际学校可以优化生师比,教师本身也要转换自身的教学方式,从原本的四五十人的教学方式转换成小班制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