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严禁中小学校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后公立学校的未来 前几天收到一封邮件,这封邮件是发给单位里所有教师的,内容是源自上级的一
原标题:《严禁中小学校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后公立学校的未来
前几天收到一封邮件,这封邮件是发给单位里所有教师的,内容是源自上级的一份文件,题目为《严禁中小学校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我看了一下邮件的发出时间,1月25日,就是宣布本学期工作结束,寒假开始的那一天。很显然,选在这个时间点下达这样的一份文件,其目的是不言而喻的。
这一被简称为《规定》的文件,内容明确,界限分明,语重心长,言语铿锵。《规定》中说,治理有偿补课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坚决纠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行风问题的有力举措。
对于这几句话,我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治理有偿补课就可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事情恐怕没这么简单。《规定》的目的是想清除一些中小学,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当中常年存在的不合理的现象,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并不是应试教育干扰了素质教育,清除各种补课就可以让素质教育上位,而是素质教育根本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做法来辅以支撑,也就有一个相应成熟的社会环境。或者说,现在没有几个中学扛得住分数和成绩的压力,扛得住学生和家长的期待而依然故我地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如今所谓的素质教育,最常见的地方只有两处,要么在做宣传时领导的嘴里,要么在领导后面的背景墙上。
说得再明白一点,如果各种补课彻底取消了,学生在放学后和周末的时候又能去做什么呢?
再者,治理有偿补课可以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这样的说法理论高度确实高了,但和生活中的现实相比,又实在是太高了。
对学生来说,什么才是负担?学生不喜欢的,自认为学了也没有用的,你给他多留一道题他都不愿意的,这个才是负担。有的学生喜欢某个科目,或者从心态上非常重视某个科目,学生在这样的科目上只会乐此不疲,又怎会觉得是个负担呢?
从道理上讲,这也是校外辅导机构近几年之所以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最坚实的支撑。
有些学生觉得,校内的任课教师往往会因照顾大多数学生而很难真正做到对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而校外辅导机构对自己而言就更有针对性。我交了钱,就有权利选择自认为更好的老师,可以更快地更多地学到满足自己内心渴望的知识。而现在很多有名气的辅导机构就可以满足学生这种需求,他们可以以高薪将经验丰富的老师,大学里的学霸招致麾下,为学生传经送宝。
还有,有些学生自理能力不强,需要一个学习氛围更强的地方来约束自己;又因为自己交了钱,便可以随时要求老师答疑解惑,可谓一举多得。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学生所占比例往往很大,这等于也就为校外辅导机构蓬勃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大的潜在的市场。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学生自己本身是厌学的,对上校外的辅导班也没有兴趣。再好的老师,再好的氛围对这样的学生来说依旧漠然无视。但因为家长的坚持,这些学生只能不得已而为之。那么如此说来,学生的时间和家长的金钱不都是白白浪费掉了吗?未必,有的家长未必不知道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但这些家长心里往往还持有另一条底线——只要孩子别出事,别惹麻烦就好,只当花钱给孩子请了保姆或警察了。
可能是我们的社会发展得太快了,我们的社会环境里似乎还没有一套完善的,足以和学校的素质教育相呼应的体系,我们的家长在引导孩子方面还不是那么地既有自信,又有章法。
这一《规定》更像是以道德的力量对很多中小学校和老师们提出告诫,因为其中所禁止的行为很难查实;即使查到了,恐怕也只能做到杀一,而很难儆百。
《规定》中还说,治理有偿补课可以纠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行风问题。我相信,一定有家长因为一些教育不公平的现象而对相关情况表示强烈愤慨。但是,有些家长一定会对此顾左右而言他。因为,他们就是让自己的孩子能在校外得以补课的策划者和执行者。
这些家长对某些领域内的一线教师绝不亚于此领域内的教育领导者。他们通常都会对校外的辅导机构不屑一顾,毕竟校外的辅导机构并不能真正做到名师云集,有些老师水准不够,有些老师过于年轻;他们的目标只盯着校内的一线教师,尤其是那些名师。这些家长会把其中他们认为最好的老师请来,给自己的孩子们组成一个班。这种班的师资水平如果放到全市中小学去比较,估计也可以名列前茅。
问题是,如果这个班的老师就是其中某些孩子校内的老师怎么办?没问题,在更重要的学习成绩面前,这都不是问题。家长们要么从中协调,尽量分开以避免尴尬,要么干脆彼此心照不宣,不动声色,讳莫如深。
因为彼此讳莫如深,也便成就了彼此希望的“民不举,官难究”。
人大北路上曾经有一家名为“好方法”的辅导机构,因为被人举报,现在人去楼空。人都到哪里去了?肯定是化整为零,“打游击”去了。
校外的辅导机构大概只需做到两点便可赢得家长们的青睐,一个是请到名师,一个是请到名生。
如何请到名师?唯有高薪。但名师毕竟是稀缺资源,能出来上课的老师绝非无名之辈,否则早晚会被市场淘汰,于是眼见得名师的报酬愈加高涨。请到名生有什么好处呢?很简单。班里最好的学生都来上课,其他学生哪里肯眼睁睁地看着学霸如虎添翼而自己依然停步不前呢?家长对此尤其不甘落后。于是乎,明明交了高额的补课费,却莫不以为自己占了极大的便宜。
如果大幅提高教师的薪金,这种情况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答案未必乐观。也许只是销声匿迹了,而不是彻底消失了。毕竟高薪只是个相对的概念,而且教师工资目前看来也绝不能算高。再说君不见生活中只有“贫困线”,没有“富贵线”?一个人月薪涨到了十万,但他的目标可能随之而提升为年薪千万的生活。这是人的毛病,也是人之常情。
很多校外的辅导机构,理念虽然叫得响,叫得动听,但它的实质有且只有一个——商业行为。在这一实质面前,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是正襟危坐的财神,老师是躲躲闪闪的员工。在这样的机构里,同学之间可能有爱情,很难有友情;学生和老师之间,一手交钱,一手交分,恐怕连交情都没有。当然,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这样的地方并不稀奇,学生和家长,甚至包括老师在内,原本也没有对此抱有指望。
真正令人担心的是,类似的情况也开始出现在公立学校里了。
今天这个时代,很多东西都面临着“破”与“立”的选择。问题在于,我们是不是“破”了原本该“立”的,“立”了原本该“破”的。那么到底什么该“破”?什么该“立”?
我们为此莫衷一是的时候,“利己”几乎成了 的判断标准。
我在之面的一篇文章《重点中学的学生们》里提到过一个学生对一所重点中学的看法。在这个学生眼里,我成为这所名校的学生是我能力所致,我自然有权享有这个学校的资源,但不能与此同时,让我接受这个学校的诸多想法和做法。
按照这样的思路,那些在校外辅导机构上课的学生,他们原本也没有指望在那样的班级里体会团结温暖的重要,只是大家尽可能把底线抬高一点,彼此相安无事就好。问题是这个道理用到公立学校里难道不可以?我有要好的同学即可,至于班集体如何我并不关心。
我们一向信奉的集体主义,甚至爱国主义正在遭受冲击;我们所弘扬的真诚,质朴,善良,教养都在遭受冲击。但你很难说,其中有些想法一定是错的。
人在利益选择面前一定是利己的,这是教育很难改变的。更何况现在很多公立学校所实施的,和一些打着涨分旗号的辅导机构别无二致,导致某些情况愈演愈烈,这真是令人感到莫大的悲哀。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说某小学校长带头,带领学生一起跳鬼步舞,场面很是温馨,很是热烈,而我很为这个校长的行为感动。这一行动产生的积极意义应该是很多的,学生受到的鼓舞应该是很大的。至少,比只是口头上频频高喊“我们要……”要强多了。
我相信也许有一天,技术的更新可以让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获取很多科目的知识。我同样相信没有那么一天,技术的更新足以让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内心的修为。若想完成这一工作,只能是有人凭借着良心而促成的更好的修为,来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我希望这不仅是公立学校的现在,也是公立学校的未来。
《规定》中对于在课堂上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课上不讲课后讲并收取相关费用等行为,还用到了“零容忍”这样的字眼。话能如此说,说明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为此而感到愤慨的人们,大概还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