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双一流大学 生师比排前50的都有哪些特点? 2019年《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曾明确提到,严格执行国家对高校的生师比要求,
原标题:“双一流”大学 生师比排前50的都有哪些特点?
2019年《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曾明确提到,严格执行国家对高校的生师比要求,完备师资队伍。“生师比”是高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之一,也是教学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普通本科学校生师比平均值为17.90:1。高校生师比体现出的是学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师资配备情况。
我们根据“双一流”建设高校公示的2020-2021学年教学质量报告,对其全校生师比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生师比较低的前50所“双一流”高校具有以下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双一流”高校中28所院校因未查到公开的生师比信息故数据缺失,未纳入统计;5所院校因生师比为“本科生与专任教师生师比”,未纳入统计;艺术类、体育和医学类院校,未纳入统计。
中国政法大学生师比
整体来看,“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生师比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院校生师比不足13,有的院校生师比则超过了18。
生师比较低的前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分别为中国政法大学(12.77)、上海科技大学(12.86)、北京工业大学(14.14)、苏州大学(14.38)、中南大学(14.94),生师比均低于15。
从院校类型来看,生师比较低的前50所“双一流”高校中,综合类院校占比最大,有21所;其次为理工类院校,有18所。师范、农林、政法、语言类院校分别有6所、3所、1所、1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排在第一的中国政法大学,学校2020-2021学年教学质量报告提到,该校本科生招生多年维持稳定规模。本学年,学校拥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7177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0187人。相对进入前50的其他许多“双一流”高校,属于较小的在校生规模。较小的在校生规模和适度扩大的师资队伍,使其保持了较低生师比。
其他值得关注的是上海科技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生师比:15.91)。以上海科技大学为例,该校定位为“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据学校官网介绍,截至2022年9月,学校共有在校生5616名,在校生规模相对较少,而学校本就在按照12:1–10:1的生师比建设教师队伍。因此学校生师比得到较好控制。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的创新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情况类似。
从地区来看,生师比较低的前50所“双一流”高校,江苏占比较大。其次为上海、北京。
高校呼唤合理的“生师比”
一些世界大学排名均会将生师比作为排名考量指标之一,并赋予不轻的权重,譬如英国泰晤士报的“ 大学指南”、QS世界大学排名等。
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对本地区高校的投入差异较大,且招生政策也不相同,因此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的生师比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
但正如《高等教育蓝皮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1)》所指,高校应该结合对本校学生数量、经费来源、管理体制等各方面的考量,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保证生师比指标科学合理。
高校扩招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意义重大,但随着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等软硬件配套设施也需要同步跟进。生师比讲求合理配比,需要兼顾资源的最大利用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