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如何做好企业内训?职行力:用数字化帮企业搭建内部知乎 员工培训是企业提升员工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单纯地把内容塞给员工是远远不够的
原标题:如何做好企业内训?职行力:用数字化帮企业搭建内部“知乎”
员工培训是企业提升员工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单纯地把内容塞给员工是远远不够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2020年全国人口净增204万人,而这个数据在2019年和2018年分别为467万和530万。
人口增长放缓,代表着尚在的人口红利日趋减淡,人力成本逐渐上升。为了应对这一趋势,企业不得不面对人效提升和数字化转型的问题。相应的人效运营管理服务产品越来越多。
培训作为提升人效的手段之一,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环节。作为企业人效运营管理平台,厦门职行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职行力”)不久前获得了由晨壹投资领投的1亿元战略融资。
职行力CEO林华荣表示,“事实上,很多企业本身就有内部培训内容,只是需要更好的降本增效解决方案,来实现对员工的赋能”。职行力就是要用数字化的手段帮助企业把培训转化为内部独有的“社区文化”。
授企业以“渔”,搭建内部“知乎”
企业培训往往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内部培训,一种是引入第三方课程。内部培训或是由有经验的老员工进行,或是由专门的人力部门或培训人员总结企业经验,组织规模化培训。相比引入第三方课程,前者的优势在于培训内容更贴近企业或部门自身的情况,更有针对性。
不过,单纯把培训内容塞给员工,完成培训就变成了员工的一项任务,不仅知识的吸收效率有限,还会消磨员工的精力和积极性。
如何对传统的线下培训行为进行高效的数字化管理,是企业不得不解决的问题,职行力给出的答案是,“授企业以渔”。
林华荣表示,职行力做的事相当于在企业内部搭建起一个“知乎”,帮助企业萃取其原有的培训内容并放置在产品中。
职行力设计了口袋师傅、口袋直播、口袋智库、行业化赋能等产品模块。以口袋智库为例, “口袋智库”可供员工随时分享与获取业务知识,包含知识库、问答社区、话题、专栏号等,同时以知识大咖、企业网红、头脑风暴、轻知识分享等形式沉淀企业内部的经验。
为了提升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在员工的使用过程中,职行力会辅助企业建立“游戏规则”,设计符合企业自身、甚至部门自身情况的机制。如,激励员工主动“发帖”分享工作经验,同时引导其它员工进行“跟帖学习”,形成类似知乎模式的企业社区,分享较多的员工会成为企业内部的“知乎大V”,“让员工像打游戏做任务一样参与培训”。
林华荣认为,一方面,这种模式比较符合企业内部有经验的老员工“带”新员工的学习场景;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培训内容的更新和补充。
不同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不同部门需要执行的工作任务不同,不同部门的岗位职责不同。因此,员工需要关注和学习的内容也不同。企业培训不仅应该与时俱进,也应该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部门而设立不同的激励机制和内容偏向。而在职行力的产品中,即使是同一企业,不同部门接收的”内容频道“也有所不同。
以职行力去年新增的“千人千面”功能为例, 员工登录App时,作为激励手段,启动页会出现“员工封面人物”。而同一时间, 不同员工看到的不同的作为“封面人物”的“身边榜样”。
深入行业场景,提供专业化服务
只用一套简单的通用工具并不能满足人效提升的需求,除了企业培训,还包含了业务执行、企业文化等部分。而这些都具有极大的行业特殊性。
为了保证解决方案方案符合行业场景需求,职行力在销售端之上还设立了行业事业部作为“中台部门”,由不同行业的专家组成,对各自的行业进行调研。
调研完成后,专家将给出整体的行业解决方案,包括行业化产品解决方案研发,以及前端的顾问式咨询和后续的实施、运营服务等,支持销售部门、研发部门理解行业需要,细化、优化面向具体行业的服务。
除此之外,专家也将帮助部分有需求的客户进行企业自有培训内容的萃取和迭代更新。
目前,职行力行业事业部在每个行业配置1-2名专家,共计近20名。职行力也会和生态合作伙伴以及行业头部客户合作,引入对方的专业人士。
在了解清楚企业个性化需求后,产品中也会用不同的服务功能予以解决。但如果全部个性化需求都需要二次研发,将面临交付周期过长、交付成本高,以及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职行力打造了多套不同的“产品组件”,以增加复用,提升开发效率。当客户存在个性化需求时,职行力可以直接进行无代码配置,保证客户“到手即用”。
“所以从一开始,在平台层面,我们的架构就已经把大部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设计为可配置模块。客户成功顾问在客户导入阶段将对客户需求进行调研,调研之后出具解决方案与客户沟通,确认之后直接在系统上配置出来,而这个过程不需要研发人员介入”,林华荣说。
自上而下扩展,中小企业服务需求尚待培育
提升人效的需求普遍存在,但公司首要考虑的是商业模式的平衡。管理软件虽然能降本增效,但需要投入的成本也不低。
而且,企业服务供应商给到的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软件,而是一整套管理解决方案。对供应商来说,交付成本较高;对于采购方来说,自身也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和精力来实现产品落地。
林华荣表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最重要的还是生存压力。中小企业的人效提升服务还需要一个长周期的市场培育。”
“企业服务公司如果一开始就要面向中小企业,这是非常难实现的命题。除非是面向部门级、甚至岗位级的单一场景的效率工具,这样市场拓展和实施成本较低,也没问题。但依然面临生存考验”。林华荣提到,在中国市场,工具付费意愿目前比较低。
“企业服务的SaaS软件本身就是一套管理体系的输出,也就是相对的 实践。而行业的 实践,永远是自上而下,管理理念、技术、方法是从大型企业传递到中小型企业,管理软件也是如此。”
因此,职行力一直坚持自上而下扩展客户的策略。林华荣介绍,目前,职行力大部分的客户体量规模在3000员工以上,部分特殊赛道在500-2000员工之间。职行力的第一家客户就是有20万员工体量的顺丰。
他认为,当一个产品成熟度比较高的时候,成本会自然而然地下降,向下覆盖就会自然而然地进行。“客户的客户,客户的供应商,甚至客户的竞争品牌,整个链条上的公司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客户”。
在此基础上,职行力每年依据员工数量向客户收取系统的使用费用,同时提供“内容萃取”等一系列增值服务。
林华荣表示,在疫情之前,很多企业单纯把管理软件当作线上工具使用,和线下场景是割裂的。疫情让企业认识到了数字化运营的必要性,“我们要做的就是数字化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