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K12教育公司入局 双减落地后研学教育危机并存 7月底,教育双减意见下发,禁止在周末、寒暑假、节假日开展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培训。双减之下
原标题:K12教育公司入局 “双减”落地后研学教育危机并存
7月底,教育“双减”意见下发,禁止在周末、寒暑假、节假日开展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培训。“双减”之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研学教育也在K12教育公司的动向中获得了更多关注。
对于兼具教育和旅游双重属性的研学教育机构来说,孩子们拥有了假期,意味着拥有了更多的可能。5月,瑞思教育推出“瑞思研学”新品牌。10月,新东方在组织架构调整的通知中提到,“各学校均需设立国际游学和营地教育部,面向全学段主要负责研学营地业务”。此外,豆神教育、博实乐等公司也在研学业务上有所布局。
另一方面,政策也正在鼓励学生们“走出去”。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提出在“双减”的同时要推动“双增”, 增加学生体育、艺术、户外运动和劳动的机会以及增加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课外培训的时间和机会。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研学教育在不确定性中逐渐开始探索可行出路。伴随“双减”之下的教育领域变化,原K12教育公司们的进入给整个研学教育带来了哪些变局?又给研学教育公司带来了哪些思考?
疫情之下,研学教育关注“市内”和“室内”
“从7月份南京疫情出现反复到现在,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对我的心理预期打击更大。”研学猫创始人魏巴德表示,疫情对研学教育行业的影响大于政策利好。在研学猫此前调研中,8成以上的研学企业2019年的产值在1000万元以下,产值少,利润低,研学行业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很低。
新三板挂牌公司世纪明德在2020年实现营收1.15亿元,同比减少81.62%,净亏损为7080万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3183万元。疫情给研学行业带来的损失可见一斑。
总体看来,对于着重安全要素的研学机构来说,疫情防控情况复杂多变,跨省、跨市流动成本增加,家长和学校的决策变得更加谨慎。
疫情发生近两年来,市面上的研学产品覆盖的地理范围显著缩小,境外研学项目暂停,国内研学项目也主要围绕省内、市内,甚至是学校周边开展活动,研学团队规模也明显缩小。同时,研学项目也从“市内”走向“室内”,以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为基础的研学主题活动相对风险可控。
课堂内外劳动教育总监柯昱朱介绍,在此基础上,以城市周边体验为主的研学产品开始逐渐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关注,呈现出增长态势。以课堂内外所在的重庆为例,作为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城市,其自身的红色基因和故宫文物南迁历史都可以进一步开发研学产品。
“与城市文化传承相结合,这类的研学产品非常受到家长的关注。”柯昱朱坦言,此类的小规模研学的客单价会比普通的学校研学稍高,在最初推向市场的时候没有承接学校研学活动的收入增长快,但受到了C端家庭的关注。课堂内外与重庆南岸区文旅委合作,在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开发了非遗文化传承的城市研学产品,课程内容基于非遗劳动技艺每周一期,同时也提供了多课时的组合课程包,以用户走进场馆、场馆走进学校等多种形式呈现。
另一方面,疫情催化了在线教育的发展,也让研学教育行业在线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原先(研学教育)在线的部分基本没有,现在是线上线下相结合拥抱互联网。”魏巴德认为,在线化的研学教育也是疫情后让学生和不同情景产生链接的重要方式之一,如以VR、AR为基础的在线研学课程产品,有机会成为疫情下研学教育的补充形式。
目前,在线教学更多地是渗透进研学教育的课前课后服务环节。在出行前,原本线下进行的宣讲、行前动员、小组分工、布置任务等准备工作转移到线上,通过直播或者录播视频的形式完成;课后的活动总结、任务提交、专家点评,以及活动照片、实时反馈等内容,也可以通过线上辅助完成,拉长服务体验。
“双减”落地,K12教育公司看向研学
在疫情阻碍了研学机构“走出去”的同时,“双减”意见的落地,将1.56亿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时间重新安排。在政策指引下,学校和家长的视线逐渐从学科培训向素质教育转移,这也意味着主打实践和综合素质的研学教育有机会获得更多关注。
从2016年《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以来,教育部、前国家旅游局相继出台《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研学教育在政策推动下得以发展。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此前调查数据,超过80%的受众在研学旅行上的花费能接受在3000到10000元,研学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
事实上,不少K12教育公司也在研学教育赛道早有布局。以新东方为例,早在2005年,新东方就成立了国际游学品牌,并逐步拓展国内研学与营地教育。表现在财报数据中,研学并未单独成列,2021财年,新东方幼儿园与中小学校、教材开发和发行、留学咨询和海外游学等其他服务收入3.99亿美元,占总收入9.33%。
2020年10月,新东方投资全球旅行文化内容平台“三毛游”,进一步拓展在研学领域的疆域。投资时,该平台拥有2600万注册用户,付费用户达到600万人次,复购率超过30%。“双减”后,新东方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各培训学校原则上保留2至3个标化业务部门,分别是:青少部、国际游学和营地教育部、高中部。研学业务被摆在了重要位置。
此外,美股上市的四季教育也将培育研学实践教育作为“双减”后转型的主力方向之一,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与多地达成战略合作、投资建设研学营地基地。
以大语文为基础的豆神教育在进入研学赛道时则以人文和美育为主题,推出“豆神美育”子品牌。今年8月,豆神还推出三峡游轮亲子游学项目,价格近2万元,时长约5天,但受疫情影响并未成行。
魏巴德认为,K12教育公司入局研学赛道会带来整个行业的大变局,关注的是增量市场的变化,未来基地、营地建设和互联网+研学的方向会是一大重点。
除此之外,学校课后服务的需求急剧上升,非学科类的校外培训机构被允许参与其中。课后服务环节会是研学机构的下一个增量吗?如何介入课后服务环节、如何打造符合学校需要的研学产品?
柯昱朱向芥末堆举了一个例子,课堂内外与重庆渝中区东水门小学开展合作,将校外研学与校内课程相结合。东水门小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周边有湖广会馆、东水门大桥、东水门古城门、朝天门等文化资源。两者基于学校师生需求,基于学校周边3公里的研学资源,从课程设置开始,将城市文化和学校教学结合。
“每所学校都希望能聚焦特色发展、持续放大自身的优势。”柯昱朱表示,这类的研学项目比一般研学路线投入更大,需要社会机构的研学研发能力和学校的深度结合,才能够达成理想的效果。
关于“双减”影响,世纪明德董事长陈自富还提到,目前尚未明确是否针对研学服务制定实施政府指导价,“如果针对研学机构实施政府指导价,那对于企业的成本把控来说,就要做的更加精细。”
研学教育走向专业化
长期以来,旅行社、研学机构、地方教培机构等主体广泛存在在研学教育赛道之中,“只游不学”的质疑笼罩在整个行业上方。一方面是疫情下寻求“自救”出路,另一方面是来自K12教育公司标准化的课程研发和运营服务的压力,倒逼研学教育市场加速走向成熟和专业。
“K12本身就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教研、授课力量,再加上这些K12机构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研学赛道,所以实际上对现有中小研学企业的挤压会比较显著。”陈自富告诉芥末堆,“当大量教培和文旅机构涌入市场后,客户需求进一步升级和变革,如何完成客户的课程诉求,并提高响应速度及服务质量,成为研学教育公司持续思考的问题。”
在魏巴德看来,课程化是研学旅行区别与其它旅游产品最重要的特点。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大部分企业没有时间打磨课程,反而在疫情之后开始专业化思考。“研学指导师”的专业水平也受到更多的重视。
此外,经历疫情的不确定性考验,以固定基地、营地基础开发研学课程成为研学公司的选择方向之一。陈自富透露,2020年5月以来,世纪明德已经在各地考察了20余个项目,目前已有韶山、溆浦、宿州、成都、大连5个研学营地和基地投产,下半年还会增加,2021年上半年营地业务已经是千万级的营收,在公司收入中占比近20%。
芥末堆注意到,数字化转型仍然是研学教育赛道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今年4月,由教育信息化企业晓羊教育孵化的阅羊科技完成2000万元Pre-A轮融资,旗下主要产品是面向研学机构的专属OMO研学平台,可以帮助解决研学中学生的安全问题、导师问题、房餐车分配问题、专业的课程问题等。
“道阻且长。” 陈自富表示,“实际上(研学教育)危机是并存的,当更多企业涌入研学赛道,就会出现大量的资源共享与合作,会进一步扩大研学旅行行业的边界,供给侧和需求侧将会同时升级,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升级。那随之而来的是研学教育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定制课程会越来越多。目前,进入了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所以未来线上+线下的形式会更为有吸引力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