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学科类教培机构转型倒计时 从彷徨期转入行动期 暑期的最后半个月,学科类教培机构的转型从彷徨期转入行动期,在政策的限制下坚持奔跑者,
原标题:学科类教培机构转型倒计时 从彷徨期转入行动期
暑期的最后半个月,学科类教培机构的转型从彷徨期转入行动期,在政策的限制下坚持奔跑者,已经不再心存侥幸,严格遵守新规,在“旧跑道”上找寻“新模式”和“新生机”。
8月17日,北京市教委、人力社保局等单位共同举行《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新闻发布会。介绍“双减”措施和新学期工作重点等情况。
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方面,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严禁资本化运作,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
以上提到的内容在“双减”政策中均有提及,但在临近开学这个特殊时间节点举办此次发布会再次强调,个中原因不言自明,暑期是给教培机构集中调整的最后时期,伴随着今秋开学季的到来,教培机构的转型、升级、调整都要全面完成。
没有侥幸,这是最后的时机。与此同时,学科类培训机构除了拓科、转型外,上课时间也悄然开启了重大调整。
临近开学,周末转周中工作启动
时近九月,学校秋季开学前夕,教培机构纷纷启动秋季班课程调整工作,其中学科类培训课程的主要调整有:周末班转周中班、线下班转线上班。
8月10日,青岛新东方学校、青岛学而思学校等多家校外培训机构同时发通知,正式宣布从秋季学期开始,周末不再开设义务教育段学科类课程,原有的课程则从周末改至周中。学员可选择继续在周中参加线下课程,也可以将线下课程调整为线上,改为线上课程。
8月16日,新东方杭州学校中学班课事业部发布了一则最新通知:暂停2021年秋季周六日初中学科类课程,仅在周中开设学科类课程。
8月15日,上海新东方学校宣布将实行“周末班”转“周中班”的学习调整,并推出线上面授课。
8月17日,博雅斋作文馆宣布转型升级为“博雅斋文创馆”,并宣布其秋季班分为周中班、周末班。周中班课程有同步作文、创意作文、阅读训练、大语文。周末班课程为兴趣素养类课程。
8月17日,肇庆青草地教育宣布周末将不再开设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至初中)学科类课程,同时将合规开设周中线下及线上课程。调整后周末课程平移至周一至周五晚上上课,周中晚开设线上小班直播课。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这项规定不断被强调,对于学科类教培机构而言,若想在开学后迅速合规地开展教学工作,此时是最佳也是最后的调整期。
但可以想见的是,上课时间被急剧压缩,是学科类教培机构一个不小的挑战。而近期各地公布的新学期中小学放学及课后服务时间的相关规定,更是再浇一盆冷水。
新学期新秩序,培训时间受极大限制
今年上半年,校内课后服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时,很多人并不看好,因为当时有很大一部分家长更倾向于校外培训。近期,多地发布新学期的新制度,或将大大颠覆这一状况。
前文提到的8月17日北京市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随着“双减”工作的推进,学生及家长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中就能感受到变化,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模式以及课后服务上。“课后3:30之后的活动将更加丰富,不但有素质教育类的课程,还有课堂延伸的辅导,一些初中学校还会开设晚自习,老师们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也将会有更加合理的调配。”
丰富课后服务的课程内容,延长课后服务的时间,且和校内作业强关联,是多地吸引广大学生家长的主要手段,北京并非个例。
近日,江苏省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当中提到江苏省课后服务要确保全省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并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学校每周5天(周一至周五)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提供2小时的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有条件的初中,周一至周五可设晚自习(一般安排2小时以内,原则上不晚于20:30结束)。
上海市则表示,自今年9月开始,全市小学放学(一般是下午15:30)后到下午16:30时间段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然后再开展阅读、游戏、艺术科普等素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同时,对于下午16:30仍不能接回家的学生,上海市教委允许把晚托服务延长到18点左右!
在这些新制度下,学生和家长再难抗拒校内课后服务。对于校外学科培训机构而言,今后的开课时间只能推迟到18:00以后,另外再将通勤、晚饭时间计算在内,开始上课时间还要更晚,而政策对于课程结束时间又有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培训……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
据此计算,线下学科培训有效时长每天最多在一个半小时左右,线上学科培训有效时长每天最多在两个小时左右。如上海新东方的周中线上直播课时间,就定在了18:50-20:50,持续两个小时。
时间限制对于学科类教培机构而言是“硬打击”,而周中紧凑的课程安排,将降低学生家长整体的报班意愿,这将是不小的“软打击”。
“最最最怕周中上课了。本来在学校一天已经够累,还要晚上上课,接送的人紧紧张张,孩子更是从早到晚都要注意力在线。相当于提前开始晚自习。”经历过周中上课的家长曾坦言道。
在校内外时间、精力分配的冲突下,学科培训方面愿意报班的学生家长将减少,续报也更难,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生存危机更加严峻,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消彼长,周末的素质教育类培训课程、托育的报班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这或许是机构新的生机,不少机构也据此进行了灵活的调整,以新模式求生存。
周末班成需求出口,机构开始混合业态
8月16日,教育部官方发布了一篇题为《校外培训机构转型路子多》的新闻,当中提到:(建议校外教培机构)加强素质教育……各地应促进现有校外培训机构由学科类培训向素质类培训转型,打通部门壁垒,开辟绿色通道。(建议校外教培机构)指导家庭教育。校外培训机构应发挥在学情分析和育儿研究方面的优势,积极推进家庭教育指导,从培养优秀学子转向培养合格家长,从贩卖焦虑转向治愈焦虑。
在政策及大环境的推动下,素质教育需求及家庭教育需求将大大提升,诸多周中未报学科培训班的家长,将周末的兴趣班、托育班、家庭教育及亲子课程当做需求出口。这对于急需提升坪效的教培机构而言,是不可错过的风口。
在这之前,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还曾建议教培机构实行“混合业态”发展模式:此前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为主要业务的机构,可以选择在领域内部进行转型,就是仍以面向K12阶段用户为主,可以做平时的学科教育,周末和假期的素质教育。
在这最后的调整期,学科类教培机构已经行动了起来,目前校区“混合业态”运营主要有两种模式:周中开设学科培训课程,周末提供素质教育课程类、托管类服务;周中开设学科培训课程,周末与其他素质教育等机构进行场地合作。
新东方济南学校将开设周末托管自习室;常州昂立周末推出“智适应自习室”及上线贝多慧素质成长中心,与素质教育类机构合作,推出了米诺瓦美育、口才与主持、体能训练等8大素质教育课程;兰州爱思乐周末课程升级为素质化教育,涵盖编程、魔方、数独、字帖、阅读等多元化素质类产品……
刘林认为:“混合业态应该是较为安全的发展模式和空间,让校外培训机构的转型实现一个平稳的过渡。”
目前这或许确实是最好的选择,但在课消时间被压缩、报课意愿下降以及被迫同质化转型的形势下,学科类教培机构的盈利难度不言而喻,最终谁会跑通这条转型之道,还有待秋季开学后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