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改变自我:温室中的思考与突破 认知自我、改变自我是一个真正的思考与学习的过程,是发现内在本性、挖掘内在潜力的过程,是个体的自主性与
原标题:改变自我:温室中的思考与突破
认知自我、改变自我是一个“真正的”思考与学习的过程,是发现内在本性、挖掘内在潜力的过程,是个体的自主性与成就动机发挥与突破的过程。自我是一个未完成体,在个体的内化与环境的作用下,个体一直处于“认知、发现、选择、改变、实现”的循环过程中。在向内思考探索自我的同时,也向外探索实践、寻求突破。正如他们在访谈中所说:“大学就像是个美丽的世外桃源,与世隔绝的温室。应试的评价标准和自己局限的认知下,无法让我真正地面向社会、面向毕业后的社会需求。所以在学校与社会脱节,有一定的距离与盲从感,我想脱离这种盲从。”(case1)
“做果满兵团公益服务到现在,我更深切地认为,这就是一个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只有走过这段路、踏过这段艰辛,自己才会更 ,具有更强的思想力。做公益项目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加减法,纠正自己的短视、改善原有认知,提升正知正见。”(case6)面对现代社会快节奏、高竞争的环境,大学生显示出“好奇”“激动”“向往”等这样一些心理属性,但更多地会表现出“焦虑”,会主动或被动地去思考自身的竞争力。将“思考与学习”作为一项改变自我的窗口,链接自我在“校园与社会”“想象与现实”,从而做出改变。比如case2所言:“包尔其易购是个公益性的电商扶贫平台,做包尔其易购的营销推广,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可以更多地接触社会现实、发现自我、保持活跃、学习新技能、改善社交技巧、累计工作经验、锻炼自己的人格,获得一个自我认知与学习的过程,从而能提升与完善自我,让我具有更多的经验和更强的实践能力,以面对以后的社会竞争与选择。”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会关系的改变,人们的意识也在不断地改变。从上面三个案例可以发现,生活环境、社交关系的异质使得不同特质的大学生产生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方面的变动。
大学生被视为人生价值追求的主体性群体,他们或平淡享受短暂的大学生活,或如饥似渴地追求专业知识,或迫不及待地走向社会。大学生群体的主体性中一般也夹杂着个体的自主性。个体的成就动机较强,从而对自身具有较高的期待与要求,并且希望能够获得个人目标的达成以及个人成就与价值的实现、他人的认可等。部分个体会被主体裹挟前行,同样也有部分个体充满自主性,不盲从,现实社会的强烈竞争与个人发展意识的紧迫感逼迫并推动着他们不得不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更多地去考虑现实的社会发展需求,从而突破群体,突破自我,调整生活心态,锻炼自己的人格,增强独立意识。
2.价值追求:赋予人生价值感
认知与改变自我,赋予了大学生学习与突破的能力,而价值倾向进一步赋予了大学生突破与发展的路径,即决定了大学生在自己可承担、可选择路径内的自我追求与价值判断。价值取向的形成是以个体的心理与环境为基础。大学生尚处于人格与价值观的脆弱与塑造阶段,其对人生价值的感性反映:一是从自己的内在需要直接引发,即从个体内在的需求、兴趣产生,对所感知的对象具有内在的认同感,比如case4:
“我选择在‘少数民族地区’做国家通用语言推广公益性项目其实并不复杂,给别人带来帮助的时候,我自己非常愉悦。我是一个简单的人,自己喜欢、心情愉悦就去做,这样,我感觉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充满成就感与价值感。”从感性需求出发,赋予自己人生价值感,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追求而致力于公益性事业。
二是自觉的理性思维。个体对自主选择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对人生与事业选项进行评价与判断,传统的价值观念与新接受的价值观念冲突磨合,长期反复,不断整合,从而形成新的价值追求与自我选择。比如Case3:“我不想碌碌无为,我想活得有价值。在课外之余,我做过志愿者、做过社团、做过兼职,让我觉着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有价值和成就感。我想走得更远,在做‘字里中国’之前,我也迷茫、犹豫、惶恐。没有经验、技术、资金、人脉,失败了怎么办?我是否能够承受得住这些打击?但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字里中国’公益性创业这条路。我必须要有勇气和担当,才能走得更远,才能支撑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大学四年,如果我经受住了这些酸甜苦辣、艰辛拼搏,即便失败崩溃、劳累顿挫,也是完美。”
Case5:“我是学医的,无论将来是去医院还是去社区,都是在帮助病人,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而参加社区公益服务,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因为什么社会责任感,更多的是在疾病面前,不想做一个看客。我想利用自己的知识,发挥自己的热量与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基本的医疗常识,面对紧急疾病该怎么做。”
从理论上说,价值追求是个体在相互依赖的情境下,对个人和他人收益分配的一种特定偏好,代表了个体对于事件的重要性和价值判断,是一种与个体过往社会经验相关的、相对稳定的人格倾向。对比案例3和5,在策略性环境中,个体与他人存在内在动机上的差异,这类差异在解释个体决策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存在不同内在动机的个体在对于特定环境的感知和认识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在一定价值观的支配下,大学生根据其自身需要对应然状态进行判断和选择时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在决策过程中,大学生公益性创业者会首先将不同的选择转化为多元的主观效用情境,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比较进行决策,从而形成公益性创业的价值追求。